PDF下载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王连庆

摘要: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要求的日益提高,软土地基处理问题愈发凸显其重要性。软土地基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给水利工程施工带来了诸多挑战。如何有效地处理软土地基,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确保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已成为当前水利工程施工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以下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DOI:10.12721/ccn.2023.15711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其施工质量直接关乎到整个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是一个尤为关键的环节。软土地基的特性和处理问题,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的承载力和使用寿命。因此,研究和探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软土地基的特点

1.1压缩性强

这种特性主要源于土壤颗粒间的较大空隙以及土壤中的高含水量。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软土颗粒容易重新排列,导致土壤体积发生显著变化。这种压缩性不仅使得地基在承受荷载时容易产生沉降,而且沉降量往往较大,难以预测和控制。此外,软土地基的压缩性还可能导致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造成威胁。在实际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压缩性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减小沉降量,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特殊处理。

1.2孔隙较大

这是由于软土主要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组成,这些物质颗粒细小,排列松散,使得土壤中存在大量的空隙。这些空隙不仅影响了土壤的密度和强度,还使得土壤中的水分难以排出,进一步加剧了软土地基的压缩性和不稳定性。孔隙较大的软土地基在承受荷载时,由于颗粒间的空隙较大,容易发生变形和沉降。这种沉降往往是不可逆的,对上部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构成严重威胁。此外,孔隙较大的软土地基还容易导致地基的渗透性增强,使得地下水容易渗入地基内部,进一步加剧地基的不稳定性。为了改善软土地基的孔隙结构,提高其稳定性和承载力,工程中常采用压实法、注浆法等方法对地基进行处理。

1.3透水性差

由于软土中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的含量较高,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亲水性,使得土壤中的水分难以通过自然排水方式排出。此外,软土中的孔隙结构复杂,水分在土壤中的流动受到很大的限制,进一步降低了软土地基的透水性。透水性差的软土地基在受到荷载作用时,由于水分无法及时排出,容易导致地基内部的水压升高,加剧地基的变形和沉降。同时,水分在土壤中的滞留还会加速土壤的软化过程,使得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进一步下降。

2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砂石换填垫层技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的一个常用且有效的技术是砂石换填垫层技术。该技术主要适用于地基表层软土较薄、排水条件良好的施工场地。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挖掘掉地基表层的软土,然后填充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好的砂石材料,从而形成一个坚固的垫层,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砂石换填垫层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准确判断软土层的厚度和范围,确定换填的深度和面积;选择合适的砂石材料,确保其质量符合工程要求;在换填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砂石的粒径、级配和密实度,确保垫层的均匀性和密实性。通过砂石换填垫层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软土地基的力学性质,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2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

该技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水泥与软土进行就地强制搅拌,使软土与水泥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具有一定强度、水稳定性和抗渗性的水泥土桩体。这些桩体与周围软土共同构成复合地基,从而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和稳定性。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原位软土,通过加入水泥等固化剂进行加固处理,既节省了材料成本,又减少了环境污染。同时,该技术形成的复合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够满足水利工程对地基的严格要求。深层水泥搅拌桩技术对施工机械和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操作。此外,在搅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水泥的掺入量、搅拌速度和搅拌时间等参数,以确保桩体的质量和性能。

2.3排水固结法

该方法主要利用排水系统,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加速软土的固结过程,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在实施排水固结法时,需要在地基中设置排水系统,包括水平排水层和竖向排水体。水平排水层通常铺设在地基表面或一定深度处,用于收集并排出地基中的水分;竖向排水体则通过打入地基中的塑料排水板或砂井来实现,能够将水分引导至水平排水层进行排出。随着水分的排出,地基中的土壤颗粒逐渐重新排列,孔隙率减小,土壤密度增加,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也随之提高。

3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要点

3.1土壤调查与分析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对土壤的调查与分析。进行土壤调查时,需要充分了解软土地基的地质特征、地下水位、土层厚度、承载力等关键参数,以全面把握软土地基的工程地质特性。针对采集到的土壤样本进行细致的物理和化学分析,以确定土壤的组成、含水量、塑性指数、持水性能等重要指标,为后续的处理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在进行土壤调查和分析时,需要在实验室和现场相结合,通过实验室分析和野外试验的方式获取更加准确的数据。此外,了解周边环境和自然气候变化对软土地基的影响也是十分必要的。

3.2进行处理方案设计

需要根据土壤调查与分析的结果,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针对软土地基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处理方案。处理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地质特征以及工程的需求,确保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处理方案设计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和方法,并对不同地段的土壤特性进行个性化的处理设计。同时,要考虑处理方案的环保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工程施工后软土地基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

3.3选择施工方法与工艺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施工方法与工艺,以保证处理效果的达到预期目标。在选择施工方法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性质、施工条件、工程规模等因素,采用适合的机械装备和施工工艺。同时,要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周边环境和人员造成不良影响。在工艺选择方面,需要根据处理方案的具体要求来选取相应的工艺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预处理、地基加固、填筑等方法。同时,对工艺流程进行合理调控,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协调配合,确保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的高质量完成。

结束语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涉及到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等多个方面。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软土地基处理问题,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处理技术,提高处理效果。我们还应关注施工单位素质和施工机械水平对处理技术运用效果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水利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和长期稳定运行,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舶航,朱颖,张玉婷,等.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勘察及处理技术[J].科技风,2022,(05):64-66.

[2]雷刚.浅谈水利工程建设软土地基处理方法[C]//河海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北京水利学会,天津市水利学会.2022(第二届)城市水利与洪涝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山东黄河工程集团有限公司;,2022:5.

[3]崔金刚,陈又贵.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2,51(10):86-88+100.

[4]王磊.水利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内蒙古水利,2022,(04):18-19.

[5]李学奎.水利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要点分析[J].珠江水运,2022,(0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