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选题的背景
2017年伊始,习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指出:“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同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开花,加快体育强国建设”。这句话为我国体育科学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2选题的意义
机体的超量恢复与运动训练和营养物质的摄入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协调三者的关系使超量恢复和运动训练的效果趋于最大化,是研究营养物质的摄入与运动训练的先后顺序对机体超量恢复的影响的目的。超量恢复的产生与运动训练有着密切和微妙的关系。同时与能源物质的供给有着不可分的关系。为了明确其中的关系,作者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对超量恢复训练原理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是为了帮助学生、老师、运动员深入理解和使用该训练原理。
2研究方法
2.1文献搜集法
通过查阅有关超量恢复的影响因素文献资料,分析超量恢复的有关理论并搜集相关数据,为研究营养物质摄入与运动训练的先后顺序对超量恢复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确保研究成果有据可循。
2.2专家访谈法
了解专家学者对营养物质摄入与运动训练的先后顺序,对机体超量恢复的影响权威性见解。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超量恢复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
3.1.1运动强度及时间对机体骨骼肌超量恢复的影响
据试验研究表明,超量恢复的强度及其维持时间取决于运动中消耗的强度。即在一定的生理范围内,消耗的过程越剧烈,超量恢复也就越明显。姜燕[1]等在论文《在糖有氧供能条件下不同强度训练后骨骼肌形态及超量恢复规律的变化》中,将132只大白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进行小强度训练、中强度训练、高强度训练和不训练组进行实验。该实验发现,在有氧运动中,大白鼠在中等强度和大强度训练后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会发生异常,骨骼肌同样也会出现不同层度的损伤,而且肌细胞的损伤程度与大白鼠的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成正比。运动后的恢复期,小强度训练组的恢复无明显变化,而中等强度训练组的恢复比较明显,大强度训练组因训练强度过大,损伤紊乱明显,恢复的比较慢。中等强度训练组在训练后恢复期的48小时内,出现了超量恢复。故超量恢复的产生及其训练对其的影响是微妙的,在进行以糖有氧供能为主的训练中,超量恢复会随着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而加强,但是这只是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训练强度和持续时间超出了自身的承受范围,只会造成机体的损伤,并不能出现超量恢复。
3.1.2以有氧供能为主下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对机体肌糖原超量恢复的影响
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可能引起骨骼肌肌糖原合成并出现适应性的变化,使机体内的糖原储备出现超量恢复。Hickner等研究[2]对比较优秀的自行车运动员和不进行训练的健康人完成同等的有氧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状况,结果显示,运动员在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程度远远高于普通人,由此可以证明耐力训练可以提升骨骼肌肌糖原的储备能力。姜燕等[3]在对大鼠的试验中发现,进行低强度的训练,机体肌糖原的超量恢复会在运动后恢复期12小时恢复到正常水平,在恢复期间的48小时时机体的肌糖原含量超过安静水平,产生超量恢复。而进行中大强度训练的大白鼠,由于训练的持续时间较长,训练强度较大,机体内的肌糖原消耗的过多,运动中的耗能也相对较多,故大白鼠在恢复期间的24小时内肌糖原的含量恢复到原来的正常水平,而在恢复期间的60小时的时候,机体肌糖原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产生超量恢复,其体内超量恢复的水平比低强度训练组的更为明显。
3.2营养物质摄入与运动训练的先后顺序对超量恢复的影响
机体超量恢复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有诸多的影响因素,其中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运动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通过研究机体超量恢复与运动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关系以及超量恢复的营养条件。来证明机体运动训练与营养物质摄入的先后顺序对机体超量恢复的影响。虽然机体的超量恢复强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机体运动训练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但是,营养物质的摄入及营养物质的摄入与运动训练的先后顺序对机体的超量恢复也有着微妙的影响。机体的恢复是在运动中和运动后的恢复期同时存在,而机体的超量恢复往往是在机体运动训练结束后的恢复期产生。由于已知机体的超量恢复强度与运动中的消耗强度成正相关,即运动中能源物质消耗的越剧烈,后期超量恢复就越明显。在运动训练前补充营养物质,使机体有更多的可供转化的能源物质储备,这样机体在做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运动训练中,机体可以充分利用运动前补充的营养物质,可以使机体在能量消耗的过程中得到及时的能量补充,运动前摄入的营养物质可以为机体能源物质的转化提供大量的反应底物。而在运动训练的后期补充营养物质,机体在进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依靠机体仅有的不充分的能源物质及储备,这样虽然可以支撑机体完成运动训练,但是由于体内可供转化的能源物质较少,在长时间的运动训练中,机体的能源物质消耗的非常剧烈,充分调动机体的各种能量系统供能,故机体的能源物质消耗极其剧烈,供能系统及供能物质也呈现多元化。营养物质的摄入与运动训练的先后顺序对机体超量恢复有着许多可变的条件。以有氧供能为主的运动训练中,机体先摄入营养物质再进行运动训练,机体的能源物质消耗不太强烈,故在运动后恢复期,机体的能源物质可以较快的恢复到原来水平也可以较快的出现超量恢复。而机体先进行运动训练再进行营养物质的摄入,由于体内储存的能源物质较少,机体原有的能源物质消耗的较快,同样机体也积极的调动各能量系统和不同的能源物质供能,机体内的能源物质消耗殆尽。在运动后的恢复期,由于机体的能源物质消耗的过多,故机体能源物质在恢复到原有水平的时间相对较慢,超量恢复出现的时间也相对较慢,但是,由于消耗的过多,超量恢复的强度相对较强。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影响机体超量恢复的强度的因素主要是运动训练中消耗的剧烈程度和训练的持续时间。
在合理的生理范围内,超量恢复的强度与训练的强度成正相关,超量恢复出现的时间与消耗的程度成正相关。
超量恢复与机体的能源物质消耗是一个整体,利用超量恢复规律指导运动训练具有可行性。
4.2建议
在进行运动训练的时候,要保证一定的时长和负荷量,这样就可以使机体有了更强的消耗,在运动后恢复期,更有利于机体的超量恢复和身体的越练越强。
体内能量的消耗并不是越强越好,为追求强烈的消耗而增加运动的负荷量,会对机体造成损害,不利于超量恢复。
参考文献
[1]姜燕,吴迪,武俸羽.在糖有氧供能条件下不同强度训练后骨骼肌形态及超量恢复规律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24):3811-3817.
[2]Hickner RC ,Fidher JS,Hansen PA ,et al .muscle glycogen accumulation after endurance exercise in trained and untrained individuals.J Appl
[3]姜燕,殷劲,武俸羽.糖有氧运动后骨骼肌超量恢复的相关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4,4(08):21+47.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4.08.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