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城市化的发展可以推动工业不断的创新,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运转效率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此期间,人们对环境问题方面的发展投入了大量关注,随着城市化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人们对该方面的关注也在持续增。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以及发展有着直接性的联系,如果以过度消耗资源的方式来换取发展速度,那么这将会导致人们的未来发展空间严重缩小,为了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一直都在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一、水环境监测的必要性
水对人类生存与发展而言不可或缺,是碳基生物生长和繁殖的根本。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饮用水、农业用水以及工业化用水量都在持续增加,有许多污水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入江河湖泊中,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对原本水资源紧缺的局面而言是火上浇油。针对这一状况,政府部门及环境监督机构加强了对排水的监管,同时加大了水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对水质开展质量评估,摸透水质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首先,通过抽样检测分析水体中的基本污染物和特征污染物;其次,通过对比同一海域不同横断面的检测结果寻找污染源头,开展水污染治理。
二、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一)离子色谱技术
离子色谱技术工作方式如下:离子交换器的分离是由树脂的离子交换实现的,利用相关的监测装置,对水质中的导热系数进行有效的监测,并能了解流出物的有关电导特性,进一步确定了流出物的主体构造,因此,对水体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讨论。采用离子色谱技术对水质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对水中各种不同的离子进行精确的检测。目前的离子色谱技术已经很完善了,该技术在未来有着很好的发展空间。现在看来,在离子色谱技术中有三种方法可供选择,即HPIC,MPIC,HPIEC技术,其实质上是一种液体层析技术。采用离子色谱技术实现了实时监测与自动监测,监测工作很容易,可以节约一定的人手,而且监测效果良好。从温度控制环节分析。由于环境温度对离子色谱检测技术应用结果的准确性有着极大的影响,假如水体检测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过大的话,必然会导致水体检测指标出现准确性较差的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应该选择温度稳定的室内环境开展水体检测工作,密切关注水体检测过程中的环境温度变化情况,才能确保水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原子吸收光谱技术
在水环境监测工作中,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是一项被广泛应用的环境监测技术,其工作流程为光谱→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监测器→信号处理系统→显示设备。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是利用金属原子具备的良好吸附性,使水质环境中的各类金属原子在原子的作用下被吸收,金属原子在被吸收的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特殊反射波,当捕捉到该段反射波之后,电脑能够自动处理并形成对应的光谱图。水质环境监测过程中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参考光谱图判断目标区域的水质环境质量,判断污染物是否存在以及污染物的实际含量。在经过光谱图对比明确污染物实际存在后,就需要进行精准的定量分析,以判断污染物含量是否超出环保标准。
(三)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借助外层空间来监测生态环境事物,对获得的电磁波信息利用扫描、摄影等模式来传递数据,相关人员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类,最终将物体形态、性能等信息还原出来。该技术有采集效率高、采集信息丰富多样等优点,引入到生态环境监测当中,可获得更为精准的物体信息,为生态环境提供更大程度的保护。但遥感技术无法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使得工作人员工作量极大增加,也给治理和保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优化
(一)提高样品采集质量
样品是水环境监测的基础,也是水环境监测的决定性因素。为了确保水环境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必须提高样品采集质量,确保样品在采集、运输等过程中没有受到污染,尽量避免其他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为此,必须提高检测人员操作的规范性,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开展采样工作,尽量安排对当地水域比较熟悉的人员进行采样,有利于采集该水域各个区域的样本,保障采样结果的完整性,提升水环境监测结果的代表性。同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还应制定合理的采样计划,分配采样人手,保证每个采样小组人数不少于两人,确保采样结果的公平公正性,也有利于保障采样人员的安全,避免单独作业。另外,为了保证水环境监测的质量,还需要严格把控采样时的深度,太浅会使样品中混入水面的杂质、漂浮物,而太深会使水底的淤泥进入样品中,这两种方式都会导致最后的水环境监测结果不够客观,不能代表当地水域的基本情况。
(二)促进监测数据整合
对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整合应遵循统一平台管理、消除数据孤岛的原则,将各部门、科研院校及互联网中的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进行互联互通,将大气、水以及土壤环境监测中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采集,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采集精确可靠,又为各领域数据采集提供了对照样本,利于开展高效监测作业。同时搭建在线监控系统、工业生态环境监控以及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做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信息的全方位、全天候采集处理,有效防范环境风险。
(三)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
具体治理水质污染的过程当中,需要不断的优化现在使用的环境监测技术,要求要符合实际标准,并且尽可能的采用更加先进的手段,这样才能够获取各种各样的数据和信息,为后面的环境治理创造一个更好的条件,就比如说当前我们处于一个互联网时代,这个时候引入大数据和云计算则格外重要。主要是因为大部分的行业都在通过灵活的使用大数据实现自身的转型和升级,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也需要在实际进行当中做好一定的创新,因为这项工作会接触到很多数据和信息,所以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大数据技术的收集整理分析功能,会显得格外重要,能够很好的提高环境监测数据分析能力。环境监测管理工作是一项要持续进行的大工程,并且数据也在不断的积累,虽然很多地区的设备比较先进,但是获取信息数据之后,如果不及时的更新分析技术,那么很难满足数据处理的具体需求,在计算过程当中,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没有办法明确潜在的环境污染,因此大数据与云计算知识区域内的数据共享连接,不仅能够很好的完善当前的资源配置,而且也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扩大水质污染治理的范围,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加全面的开展这项工作。
结束语
水质监测是科学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前提保障,充分应用科学高效的水质监测及环保技术手段,才能有效改善水,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水质监测及环保技术在水污染等领域的应用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备技术选择,满足实际需求,做到环保工作的高效精确应用。通过水质监测及环保技术的信息化应用工作,实现数据共建共享,全方位开展水保护工作,为水质监测及环保技术的扩展以及监测数据精确性提供了极大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慧.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对水环境保护的作用[J].环境与发展,2020,32(12):145-146.
[2]李明明.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5):120-121.
[3]田恒.浅析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7):84.
[4]姚文芹.浅析水环境保护中水质自动监测技术的运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17):185-186.
[5]潘中华.探究水质自动监测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的应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0(0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