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试析血透护理中常见的风险因素与防范方法

谭小娇

什邡威高血液透析中心有限公司 四川省德阳市 618400

摘要: 研究血透护理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血透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血透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15.00%)明显低于对照组(4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对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风险护理管理,防止临床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也提高了血透护理及护理工作质量,对促进护患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血透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方法
DOI:10.12721/ccn.2023.1572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血液透析技术被广泛用于治疗肾功能衰竭患者,它利用半透膜与透析液相互转运,有效清除血液中有害物质,实现有效的抗氧化、抗炎、抗风湿等多种药物,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侵入性,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并发症,严重影响其康复,甚至危及其生命安全。为了有效地改善病情,护理人员在进行血透护理时,除了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器械的使用和消毒程序外,更重要的是,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流程进行操作,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研究表明,在实践的临床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风险事件会对护理质量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从而引起护患关系的紧张,采取有效的护理风险管控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些风险的出现。因此,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确定风险因素,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进行分组探讨风险防范以期确定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按照随机表法分成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8~59)岁,平均年龄(45.30±3.01)岁;疾病分类: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12例,慢性肾炎10例,其他3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29~57)岁,平均年龄(44.98±2.10)岁;疾病分类:糖尿病肾病16例,高血压肾病12例,慢性肾炎10例,其他2例;经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疾病分类的临床基础数据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查,本研究项目得到了医院护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参与者和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及家属均获知研究方向,并签署同意书。(2)年龄高于18岁,低于80岁。(3)高于3个月预生存期的患者。

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病史的患者。(2)排除认知障碍的患者。(3)排除家属拒绝签字的患者。

1.2方法

在对照组中,患者将接受常规血液护理,在入院后接受血液透析宣教。护理人员会向患者和家属解释注意事项,确保他们能够配合治疗,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血透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根据风险因素针对性制定防范对策,主要内容如下。(1)评估风险因素: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期间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和心理状况,评估和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2)风险管理小组培训:为了提高血透室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科室护士长应该带头组建一个由3—4人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制定课程,包括无菌操作规范流程、护患沟通、穿刺技术及病情评估,定期开展培训,以确保小组能够专业地操作,规避护理风险,提升临床护理效果。同时,护士长还应该注意疏导护理工作人员,减轻护理工作压力,引导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确保护理质量的提升。(3)风险防范对策制订: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当严格控制医疗器械的质量和消毒,定期指派专人负责管理、检测和维修,以确保血液透析系统能够正常运行,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在此,风险管理小组应当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制定并完善科室操作流程,加强对护理中常见风险的预防,并由科室领导明确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职责;在操作过程中,应当按照规定的风险管理规章和流程,有效地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通过对两组护理风险事件的总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频率较高,其中包括院内感染、操作失误、护理能力不足、护患矛盾等。护理质量评分是由风险管理小组设计的一份调查问卷,以患者的反馈为基础,将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操作技术、整体服务等因素综合考量,得分最高可达100分,从而反映出护理质量的优劣。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和%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比较

经过观察,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比较[n(%)]

截图1737436341.png2.2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

经过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x̄±s,分)

截图1737436353.png3讨论

血液透析是一种有效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命[1]。随着社会化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进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善,但是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数量也在迅速增长。虽然血透治疗可以有效地清除血液污染,但是它的专业性要求很高,而且这些患者的病情往往非常严重,一旦出现失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于护理工作的复杂性,容易出现护理风险事件,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状况和预后。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采取三个方面的血透护理风险管控措施,即护理人员、操作者和设备,可以显著改善护理质量,这不仅可以让护理人员们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而且也可以增强他们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2]

总之,通过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风险护理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防止临床中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还能够提升血透护理及护理工作的质量,从而为护患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李娟,皮寒婧.血透护理中常见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2):4.

[2] 戴超杰.血透护理中常见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