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配合疫情防控部署,同时保障学生学习的正常开展,2020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在对相关组织实施策略进行具体安排的同时,还强调要坚持国家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再次成为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同时,作为促进学生生命完整性发展的教育,生命教育也本应是中小学教育所重视的领域。但生命教育在课程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需教育工作者的探讨和解决。
一、当前小学阶段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单一
当前,生命教育课程整体上呈现的是一种较为低层次的样态,其内容过多关注由地质灾害和突发事故所引发的生命安全知识、提高生命意识和掌握逃生技能等。显然,这是生命教育的浅层追求,远非生命教育以提高学生生命质量和培养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的最终诉求。锁定在个体生命安全的教育,是对内容多元、层级清晰的生命教育的单一肤浅的理解,将生命教育的深层意蕴如对生命意志的磨练、生命情感的体验、生命价值的感悟等方面置之不理。而在少有的对生命意识的培养教育中,多数也只是关注生命的脆弱性,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引发学生对于生命甚至宿命的无力感。生命的意义不应仅依据时间的长度来判断,还关乎个体的生命体验。生命意识具有复杂性和层次性,它是对自我的生理生命、精神生命、社会生命的体验与领悟,蕴含着浅层的求生意识和深层的生命价值意识。
(二)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紧张、能力有限
高质量的生命教育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在生命教育边缘化的大背景下,我省生命教育虽作为地方课程的一门独立课程,但绝大多数中小学没有设置相应专职的生命教育教师,基本以兼职教师为主,进而导致复杂深奥的生命教育收效欠佳。同时,研究发现,在当前相对完备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教师培训体系中,关于生命教育的培训内容严重不足,这就让本就缺乏生命教育知识、技能和策略的教师队伍感到力不从心、举步维艰,只能粗浅地开展“灌输式”“流程式”的生命教育,致使学生对生命教育内容丧失兴趣。
二、疫情期间小学生生命教育的多角度实施策略
(一)提升生命教育相关素养
教师的生命教育素养是影响生命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科学的生命理论素养才能更好地做好小学生的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要多阅读生命教育类的书籍,增强生命教育的意识。
(二)丰富内容,开发共享生命教育资源
生命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有利于小学生生命教育情感的激发,对小学生的生命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充分激发学校教材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学校,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单独或联合开发生命教育校本教材,牢固系统完整、体现时代特征、符合学生成长认知规律的“材料根基”。坚持跨学科教学理念,整合融通语文、道德与法治、科学等学科中的生命教育素材,打造全学科、全学段、全方位的素材供给体系。发挥集体优势,疫情期间,组织生命教育教师录播“生命教育开学第一课”覆盖全市各中小学42013名学生,指导录播生命教育课19节,选送13节微课参与“省微课征集活动”,指导15位教师录播“复学第一课”。在省中小学生命教育音频小课堂创作活动中,指导选送的4节课获优质音频课。开展鹤岗市“凝聚集体智慧 共育美好生命”、“双减之下 共营温暖开放的生命教育课堂”教师集体备课研修活动,形成集教学设计及多媒体课件于一体的三至六年级生命教育课程“资源包”,使教师课堂教学有抓手,保障课堂教学质量。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生命教育网络资源,运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生命情感,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通过这些资源,营造一个浓厚的生命教育氛围,使小学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三)加强家校合作,保障生命教育效果
学校与家庭是小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空间,而父母与老师则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生命教育效果,教师还要引导家长积极配合自身的工作,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来保障小学生生命教育效果。所以,通过开展两届“鹤岗市生命教育活动周”,为学生与家长、学校与社区搭建平台,架构起紧密的联系,方便家长与孩子之间强化亲子沟通,学校指导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根据孩子的具体特点,加强对所学习知识的巩固,并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进一步感受尊重、爱惜自己和他人生命的重要性。同时,通过与父母的密切交流,使小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和认识,以此达到强化生命教育的效果。比如,开展鹤岗市小学生“筑安全屏障 护生命成长”为主题的生命教育活动周,各小学校分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面录制生命教育微课;红军小学以生命教育教研部立项的省规划办重点科研课题《小学生生命与防疫教育实施途径研究》为依托,结合当前疫情现状,举办了第二届生命教育活动周暨课题推进成果展示活动。通过活动周,在各小学校营造出浓厚的生命教育氛围,进一步强化家校联系,引发了学校、师生及家长对疫情和生命教育的关注,以及对生命教育的思考,扩大生命教育的影响力,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结语
总之,在新冠肺炎的背景下,进行科学有效的生命教育,对于推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所以,为了加强孩子们的生命审美能力,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对孩子们的培养,让他们能够在校园的文化浸润和学科融合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生命情感的滋润,让他们朝着光明的方向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晓萍,刘海,雷吉红.重大疫情下儿童生命教育的内涵、价值及实施路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03):32-40.
[2]闫守轩,李秀梅.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开发:问题与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0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