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低下,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劳动与技术课程的设置,丰富了小学生的劳动经验,使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体会到技术应用、技术学习和技术思维的快乐,这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所以,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小学劳动技术课堂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丰富劳动内容,打开学生劳动视野
小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应秉承内容丰富的特性,通过丰富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在劳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劳动技术的课程内容,除教材内容以外还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其他学科等建立联系,进一步开放学生的眼界。以《泥蔬菜水果》为例,泥苹果、泥蒜是教师常用的制作方案,在制作过程中泥苹果、泥蒜都是先揉捏成圆形然后在进行修型、刮平,学生完成基础操作以后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丰富学生劳动内容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多泥蔬菜的制作内容,如香蕉、黄瓜等,让学生观看香蕉、黄瓜的泥塑过程并进行实践,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完成香蕉黄瓜的塑形、刮平和抛光的过程,除此之外学生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讨论和学习,从生活化实践的角度出发将生活中遇到的更多的蔬果进行泥塑,鼓励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水果泥塑出来并展示,如部分学生选择一串葡萄进行泥塑,有的学生是先泥塑一粒葡萄然后在整合的方式进行实践,有的则从整体出发,一点点修型从而得到一串葡萄,学生在尝试过程中探索了更多的实践方式和内容,有效提升了学生在泥塑蔬果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丰富的劳动内容对学生劳动兴趣的培养、劳动视野的开阔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劳动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不断丰富劳动内容与实践,提升学生劳动积极性,拓展学生在更广的领域开展实践。
二、开展技术指导,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小学生参与劳动不是简单的体力劳动过程而是要在劳动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劳动技能,从而提升学生整体水平。技术指导需要结合小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实施,及时解决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升学生劳动技能。以《手提袋》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手提袋侧面大小不一、有的学生的折叠效果不是很好导致手提袋的三角形不明显,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疑问。例如,侧面大小不一的情况如何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侧面大小不一可能出现的原因,通过PPT图片展示侧面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要素,包括最中间的折痕线、侧面与上部的两个折痕交叉点等,通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如何避免侧面大小不一的情况,如果出现侧面大小不一需要如何调整和处理。PPT演示以后教师可以随机选择学生所制作的侧面大小不一的手提袋成品进行拆分并演示,通过红笔标记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侧面与两个折痕线的交叉点然后向下翻折,通过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侧面大小不一的调节过程,从而提升学生的手提袋制作能力和水平,学会在制作过程中自我纠正、自我改进。
三、鼓励劳动实践,开展第二劳动课堂
劳动技术指导过程中劳动实践不能仅限于课堂上,而是要注重第二劳动课堂的开拓,积极联系企业、家庭、社区为小学生开展劳动提供便利条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提升小学生的劳动兴趣和积极性。第二劳动课堂对学生劳动技能提升、劳动兴趣培养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引导学生以第二课堂的方式开展实践互动,如学习花圃管理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走入田间地头,了解地方试验田、花圃的管理模式,在劳动参与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劳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劳动的价值,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积极性。第二课堂为学生劳动提供了有效的条件,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劳动,积极开展相关的劳动技术创新工作,如自制收纳盒、桌面玩偶、纸折花卉等,都可以在第二课堂中进行,学生有更为开放的环境并进行实践,对学生的能力提升和兴趣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而且学生在第二课堂的应用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发挥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创造过程中提升自身的水平,实践自身的想法与设计,展示小学生在思维创造能力方面的优势。第二课堂对小学生劳动实践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实训,鼓励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进行劳动实践,如缝纽扣等活动,也可以有亲子互动的方式实现劳动第二课堂的构建,提升小学生的劳动积极性。
四、建立劳动考核,客观评价劳动水平
小学劳动技术指导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定期进行劳动考核,客观评价学生的劳动成长与进步,提升小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劳动技术的定期考核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成长、自我进步的机会,也是学生展示近期学习成果的重要节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应以月度为单位制定考核计划,反映学生真实劳动情况。定期劳动考核是学生劳动能力的专项汇总,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进行考核。如《我是家庭小主人》以及后续的《洗茶具》、《洗衣服》、《自制收纳盒》等都是属于家务劳动的一种,教师可以专门腾出一个课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洗茶具、洗衣服和自制收纳盒等工作,学生需要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快速找出对应的劳动内容,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执行,快速提升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水平。例如,洗茶具时评判学生小组茶具的清洗情况、洗衣服可以分析学生是否可以快速辨识不同的衣服标识和洗涤液的标识,了解学生是否会处理衣物上的菜渍、油渍血渍等,在收纳盒的制作中可以分析收纳盒是否根据具体功能制作,是否有独立收纳的功能等进行评判,通过一个课时中每个小组的表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劳动能力,客观评价每个小组的操作水准为后续的教育教学指导提供依据。定期劳动考核是对小学生劳动实际成果、劳动掌握技能的考评,在具体的考核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劳动技能和方法掌握情况,同时对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意愿等进行考评,为后续的劳动指导和设施提供必要的依据。
五、结束语
劳动技术教育指导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的劳动技能,提升学生的劳动思维和创造力,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劳动技术强化过程中,教师也要尊重小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一步以小学生为中心做好劳动技术创新工作,真正让学生参与劳动、体会劳动、掌握技术、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慧.有效开展激发活力传承文明——谈陶艺在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J].小学教学研究,2021(06).
[2]应西芳.取舍之间在于深耕——例谈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技术点的定位与落实[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2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