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依据思考

曲晓云

大连市委党校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要树立起很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创新的主体意识,同时每一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都应具有确定的主题,而这个主题的来源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实践。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这既是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一定要有理可依,有据可循,要时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才能够很好的实现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建立优秀的国内马克思主义队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创新
DOI:10.12721/ccn.2021.1570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严谨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是共产主义理论的共同价值观和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中的与时俱进本质上是一个不断的理论创新的过程,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更需要发展和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自诞生以来,就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可以根据具体的实践不断演进的行动指南。马克思和恩格斯以革命家和理论家兼具的情怀,总结和继承了19世纪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说的优秀成果,为人类文明开创了最为重要的理论体系。根据世界当前的趋势和无产阶级的真实要求来讲,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中国一代又一代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者,在探索新理论新思想的道路上,不断钻研,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也结出了许多优秀的理论创新成果。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内涵及发展需求

自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 ,世界无产阶级实践的主题就由社会主义革命转向了社会主义的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主题也随之发生了转变。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的胜利,带领着中国人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理论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运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这也正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与思考,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和创新的主题。由于社会主义实践本身还在探索和发展当中 ,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许多问题不断地得到了解决 ,同时也在不断地产生着新的问题 ,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探索和前行 ,社会主义的客观进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内容,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闪烁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智慧光芒,为当前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世界观和社会改革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验证和充实完善是时刻伴随着世界发展变化的延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

想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首先要知道理论创新的主题是什么,也就是先要明确理论创新的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决定了理论创新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主题可以看做是一个系统,首先要对这个系统中的主题类型有所认识,它的意义在于能够使理论家们在牢牢掌握了理论创新总的主题的同时,进行开阔思路,多层次多角度的开展创新活动。

其次我们要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来源只能是从实践中去寻找。原则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只有一个来源,就是无产阶级的实践。它包括这个实践所处的历史条件、历史任务、以及实践的过程和结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它是具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般依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和革命性的本质决定了它总是从实践中提出问题 ,为了实践而发展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总是首先关注和回答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实践中的问题。正因为此才有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研究必须面向实际的要求。

三、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又将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提供指引。当今世界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已经迥然不同,如果仍然简单机械的以马、恩著述的表面文字来描绘和判断当今的世界,则很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清醒的认识。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成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 ,一方面是因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个从 19 世纪中期以来就明显表现出来的历史发展趋势,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成为当代世界社会生活的主流和主题 ;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主义实践本身还在探索中、发展中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去解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发展和创新是实现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基本内容和关键步骤。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总主题也是大课题。它包含着一些具体的方面。这些方面也构成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主题的系统。这些分主题是具体的、相对的。就我国现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来说 ,对于这些主题方面的研究不仅是迫切的 ,而且在理论上是有可能获得突破的。

四、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哲理。中国传统文化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广阔的包容性,能够将不同种类,不同思想,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和文明有机的融入到中华传统文化当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入中国也已将近百年,其在国家制度、经济乃至哲学思想层面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前无古人,外无参照,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个源泉,一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三是吸收世界文明的一切先进成果。必须深入分析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通之处,善用中国传统文化来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互映照,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并行不悖,并且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其他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有机的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有很多共通之处,这些共通之处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映照提供了基础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理想刚好满足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社会理想的追求目标。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学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便是“大同”思想。

当然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科学社会主义的最终理想,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形态,这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下的大同社会是有本质区别的。但共产主义社会与大同社会,其美好理想的出发点则是基本一致的,共产主义的最终理想完全能够满足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同社会的追求。

【结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要时刻着眼于世界的变化和发展,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脚步不断加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被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世界的飞速发展变化,中国的强势崛起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52.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③(荷兰)E.舒尔曼.科技时代与人类未来[M].李小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12.

④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47.

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