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新时期,我国对幼儿园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指标进行调整,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进行全面发展。其中,劳动教育作为重要组成,在实施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引入劳动教育,根据幼儿自身特点,设计出针对性教育方案。在科学指导下,幼儿能够主动承担劳动义务,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本文重点探究新时期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路径,笔者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提出合理性意见。
一、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幼儿阶段的劳动主要指幼儿通过一定的体力活动实现服务自己和他人的目的,从基本上分析,幼儿参与劳动的过程也是他们主动与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幼儿阶段开展劳动教育,能够在幼儿的认知水平能力发育尚不健全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幼儿认识劳动的种类、明白劳动的意义,助力他们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幼儿阶段的劳动教育,不能只注重理论化的说教内容,还应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动手能力引入相关的劳动技能。这样,幼儿在劳动教育的期间当中不仅能够亲身参与,锻炼和提升自身的动手水平能力、创造水平能力,还能在劳动理念启蒙教育下养成良好的劳动素养以及劳动品质,这样能够以良好的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良好的落实《3一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指导精神[1]。
二、优化劳动教育开展的相关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明确实施环节
幼儿园劳动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幼儿亲身参与劳动、体验劳动,促进幼儿自身各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幼儿教师对劳动教育工作是否重视、重视的程度是高还是低,劳动教育探索工作目标设计是否合理与科学,都会对具体的劳动教育实施效益和质量的提升产生非常重要的和直接的影响。所以幼儿教师要重视劳动教育,并且明确劳动教育的实施环节。
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参加食品教育课程的烹饪过程,比如让小孩用石磨磨豆浆、煮豆浆、做冬瓜饼、给小孩剥冬瓜、洗青菜等预备工作。而且,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小朋友“帮助我们”,尽他们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他们一种满足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参与了制作,这会激发他们的胃口,还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2]。
(二)结合主题活动开展劳动教育
自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幼儿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以劳动体验为主的活动,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课程中。小班幼儿的劳动教育以“为自己”为导向,开展的活动多是针对幼儿生活所需的各种劳动教育。
例如,幼儿园可以开展“妈妈,你别说我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劳动活动,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让幼儿慢慢学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体验劳动给自己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中班幼儿劳动教育的开展是通过亲子活动,正确引导幼儿参与家务劳动。如开展“为爸爸妈妈做蛋糕”活动,让幼儿参与劳动的全过程,享受制作蛋糕与为他人服务的乐趣。大班幼儿的劳动教育是以社会发展为主导,正确引导幼儿参与家庭和社区的劳动。如参与“一起来植树”植树节活动,让幼儿在为社区添新绿的劳动过程中,培养幼儿为社会做贡献的意识。
(三)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劳动实践,激发他们的劳动意识
幼儿对劳动的看法是在产生劳动欲望和主动参与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幼儿园劳动技能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在真正推动劳动教育融入幼儿园学习的同时,也需要幼儿充分参与劳动实践,提高自己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以实现自身劳动素养的有效提升。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家庭劳动实践的任务。幼儿园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相关的劳动经验,教师要让他们在劳动实践中进行理解、感知和感悟。
例如,可以结合“节约用水”的主题来设计劳动实践活动,幼儿要了解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并且在家庭活动中践行节约用水的意识。在此过程中,幼儿还可以记录每种不同家务的耗水量,感受水资源的重要性,并且进行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活动,比如:用洗脸水冲厕所;淘米水洗菜等。通过亲身实践家庭劳动,体会不同劳动与水量消耗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深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最终实现幼儿劳动技能的提升。
在这样的劳动教育中,幼儿的劳动技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还能意识到家庭劳动的辛苦和趣味,加深了幼儿对劳动的认知,并且有效地发展了自身的全面能力。
(四)营造良好氛围,渗透劳动教育理念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往往容易受到外部环境氛围的影响,如环境氛围积极向上,则对幼儿产生正向的影响,环境氛围消极堕落,则会对幼儿产生负面的影响,只有积极地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全面注重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给予幼儿无声的感染和熏陶,因此,幼儿教师要积极地结合当前环境氛围建设的基本现状,全面地通过各种良好的方式和策略进一步推进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从而给予幼儿正向的感染,促进劳动教育实施效益和质量的不断跃升[3]。
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借助校园墙壁和教室墙壁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题宣传,同时积极地借助校园广播播放关于劳动教育的具体化案例、真实化故事,还要积极地在德育教育实施的各个环节进行劳动教育的渗透,也要积极地开展丰富活动劳动教育活动,并以活动为依托和载体,全面强化幼儿认识,继而真正营造良好环境氛围,给予幼儿无声感染和熏陶,促进劳动教育效益的提升。
(五)进行多元的劳动教育评价
教师应注重活动评价体系的完善,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建立科学评价制度,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效果[4]。
例如,在幼儿园“种植小树苗”的劳动活动中,教师要在幼儿园外选择适合树木生存的环境,帮助幼儿松土,把危险物品打扫干净,保证幼儿安全性。随之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劳动,教师应进行巡视,帮助幼儿解决种植问题,增进幼儿劳动信心。最后,教师根据幼儿劳动活动中表现情况实施评价,今天植树活动中小朋友们分工合作非常好,但是在用小铁锹挖土时,方法不熟练,有机会还要多试一试,希望你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小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对劳动教育活动进行总结,又能完善幼儿活动体系,实现科学与教育相统一的教育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劳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幼儿教师应当耐心、细心地进行引导,给予幼儿呵护与关爱,给予幼儿更好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方法引导,让他们自主探索、独立思考,从而在新的教育理念、方法下健康成长。劳动教育也将体现出重要育人价值,培育幼儿正确的劳动观念,促进幼儿身心全面成长[5]。
参考文献:
[1]李晶晶.幼儿园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20(18):11.
[2]王露薇. 劳有所乐,劳有所长——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中的几点思考[C]// 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一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 2019.
[3]范艳. 在劳动中成长,在成长中快乐——浅谈培养幼儿劳动技能的价值[J]. 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8(28):1.
[4]王丽丽.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与实践探究[J]. 2021.
[5]顾晓君.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J].家长,2021(2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