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反杜林论》对马克思主义的完善

薛健豪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70

摘要: 作为18世纪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的《反杜林论》,可以称得上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总结不仅总结了自然科学方面的发展成就以及无产阶级的革命经验,还首次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释,也正是这部著作,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世界港,在推动共产主义运动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 《反杜林论》;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
DOI:10.12721/ccn.2021.15710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反杜林论》发表的历史背景

1875年5月,由于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成立,造成了党在思想和组织未能进行统一的局面。为了维护工人队伍的团结,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不将《哥达纲领批判》进行公开发表,但也正是此举,使党内在思想和理论产生了动摇,引起了当时作为反动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杜林的攻击,他对马克思的一系列抨击形成了“杜林主义”的思想体系。该思想体系是小资产阶级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并以庸俗经济学为基础的空想社会主义。“杜林主义”借用当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主义名号,以人们所信服的“科学”出现在德国党内,对德国党造成了严重危害。此时的德国单必须在杜林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思想体系中做出选择。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要想使此时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走向正轨,捍卫真正意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必须对杜林主义进行批评,于是恩格斯在马克思的支持下,于1878年7月发表了一系列批判杜林主义的文章—《反杜林论》。

总的来说,有两方面原因促使恩格斯刻不容缓地发表出《反杜林论》。首先,杜林在当时是打着社会主义的旗号来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抨击,同时也出版了相应的著作,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让还未站稳脚跟的德国党产生了思想动摇,甚至该思想在当时的德国社会中已进行了传播,得到许多德国民众的支持,因此正是这种现实原因促使恩格斯需立刻发表出《反杜林论》。其次,除去现实原因外,还有更深层的思想原因。马克思主义在巴黎公社失败后,得到了广泛传播,这时正是加强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理论基础的最重要的时机,但由于德国党是由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和拉萨尔派,两派合成的,因此党内思想上出现了不统一,有偏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趋势。因此为了使德国党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增强工人阶级的思想理论基础,即时发表出《反杜林论》是必要的。

 二、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捍卫和发展

《反杜林论》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将各种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以此来对杜林主义所持有的超越普世道德的庸俗经济学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驳斥。如果想确立一个适合于一切生产和交换的普遍的的规律,就要研究生产和交换的每一个发展阶段的特殊规律。

第一,对于分配的概念,恩格斯认为其是由三个部分进行决定的,分别是生产、生产关系以及交换关系。对于这三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恩格斯重点强调了分配方式的重要性,它对生产和交换来说,有其促进作用,又有其阻碍发展的作用。这一观点也对杜林所持有的“分配决定论”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第二,杜林没有正确区分价值和价格,认为二者的区别是一个用货币表现,一个不用货币表现。对此,恩格斯认为,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商品生产时所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格的基础是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第三,杜林指出无论劳动形式,劳动时间是等价的,否认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对于杜林的这种说法,恩格斯指出价值由劳动决定,并且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劳动并不包含价值只是价值的尺度。

第四,杜林将马克思的观点曲解为“资本是由货币产生的”,恩格斯对此进行了批判。恩格斯通过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学说,论述了货币和资本是由有本质区别的。货币的流通形式是不同的,一种是作为资本,另一种是作为商品的一般等价物。马克思通过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剥削的秘密。

三、《反杜林论》的价值

《反杜林论》在当时的社会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对于今天,《反杜林论》依旧具有现实价值。第一,想要真正的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回到原著经典上,只有通过阅读原著才能更近距离的去了解感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自十九世纪的产生,到如今社会,已经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变迁,但随着时间的增加,马克思主义并没有逐渐丧失其研究价值,反而愈发充满活力,为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原因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源于社会现实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下产生的,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同各个方面进行结合,不断充实完善自身。阅读《反杜林论》,便能从文字中感受到当时的社会历史现实,更好的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和理论价值,这些理论基础同我国的社会实际相结合,更有利于正确认识到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阶段和前进方向等,更有利于我国阶段性政策的制定。第二,通过阅读原著,更能真切的感受到面对这是的德国国情,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采用什么样的思想视野看待的,是如何利用思想武器进行抵抗的。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运用了大量的辩证法思想对问题进行分析。在真理问题上,杜林以超越普世道德的理论提出“永恒真理”理论,恩格斯便利用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这一原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辩证分析,批判了杜林所认为的真理与谬误是绝对对立的形而上学理论的错误,强调了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等。阅读经典,不仅仅能让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更能通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我们的实践,在面对挑战,应对矛盾时给予我们正确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