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安全标志是提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煤矿行业与其他行业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与其他行业相比较来看,煤矿行业的作业环境较为复杂,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也相对较大,所以在作业过程当中,如果没有设置科学有效地安全标志,那么将会导致现场作业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无法有效地进行处理,甚至会导致出现人员伤亡的现象。所以必须要在煤矿井下作业环境设置安全标志,有效地避免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而在设置安全标志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地结合煤矿作业人员的心理特点,明确安全标志的设置位置,并且在安全标志上辅助文字提醒,这样才能够提升安全标志的影响作用。安全标志的设置能够使整个煤矿井下作业环境变得更加安全和有序,除了设置安全标志之外,还需要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发挥安全标志的作用和价值。
1安全标志标识标准化概述
安全标志是用以表达某些特定安全信息的标志,它可以向工作人员警示工作场所或周围环境的危险因素,指导人们采取合理的行为规避风险,从而起到减少事故发生和人身伤害的作用。安全标志是由几何图形、安全色和图像符号及说明文字等几部分构成,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颜色,形状,尺寸,文字,位置及其维护。煤矿井下作业环境昏暗,虽然配备了照明设施,但可见度仍然很低,光线主要来源于矿工随身佩戴的矿灯。在这种环境中,普通标志牌的反射的视觉信号很小,矿工很难分辨和识别物体。而逆反射技术使用非常微小的球体或立方角体元素(棱镜)去完成光线折返的功能。球面反射的工作方式是:一个入射的光线从玻璃珠前面进入,在玻璃珠内被折射后穿透玻璃珠在后面离开,再被玻璃珠后面的镜面反射回玻璃珠,光线从玻璃珠后面再次穿透后从前面出来,返回光源的方向。即使入射光线的方向在较大范围内变化时,仍能保持这种性质。因此井下安全标志面使用逆反射材料,反光效果更优,其警示作用要大大高于普通型的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牌的材料是保证安全标志有效和持久发挥其警示作用的基础。煤矿井下属于高温作业,环境阴暗潮湿,产生的有害气体残存着若干的化学成分,对安全标志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因此标志面必须具有耐盐雾腐蚀性、耐溶剂溶解性、抗弯曲性和耐高低温性能,且与标志底板所采用的材料应具有相容性,防止因电化学反应或热膨胀系数的差异等造成的标志牌的锈蚀和损坏。标志底板可采用铝合金板、薄钢板或PV塑料板制作。铝合金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0sram;薄钢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1mm;PV塑料板最小厚度不应小于3.0mm。PV塑料底板应具有抗静电性,其电阻值不大于108n。触电危险场所的标志底板应采用绝缘材料。煤矿井下消防疏散安全标志牌的设置关系到发生突发事故时矿工生命健康安全,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应采用自发光安全标志牌。一旦矿井突发事故发生,供电设备故障,在没有光源的情况下,人们能很清楚地沿自发光标志牌指示方向找到出口。
2煤矿智能化设备安全标志管理及应用研究
2.1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组织安全标志的教育培训,针对井下作业场所安全标志的使用进行集中学习培训,也可以在“三级”教育的岗前培训集中学习中对一线作业人员进行本岗位危险因素和危害因素等风险点的介绍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在井下左右作业场所四种安全标志分别代表的意义和在作业现场安全标志的重要性;另外,可以定期组织对煤矿井下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标志的知识测试,也可以组织员工进行模拟演练,模拟安全隐患存在的现场,通过识别安全标志来避免事故发生的过程,从而加深对安全标志的理解;除了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之外,还可以编制有关安全标志的宣传专篇,展示在公示栏旁或者在煤矿企业的各显示大屏放映,同时还可以选取典型的事故案例展示给员工看,让他们意识到忽略安全标志的存在会有哪些严重的后果。
2.2基于应用,充分共享,深挖细用信息化数据
深入挖掘信息化数据,在已建立的信息化平台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处理技术,在线提供产品故障预测提醒与报警、远程故障排查与治理、违法违规行为警告与查处、事故调查与溯源等服务,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更全面的技术服务。
2.3防爆安全技术研究
(1)隔爆技术安全评估研究。从原理、模型、方法上深入研究设备大型化、功能组合化、智能化发展带来的隔爆技术安全评估方法。(2)本安、浇封技术安全评估研究。研究设备智能化、传输距离远带来的高能量、远距离传输本质安全能量评估技术,复杂设备结构带来的本安、浇封等多种防爆型式复合的防爆技术安全评估。(3)煤矿爆炸性环境安全评估技术研究。研究防爆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大修与报废等方面的安全评估技术,围绕本安系统评定、光辐射安全、射频防爆安全等方面,现场评估煤矿井下爆炸性环境,研究煤矿井下场所防爆分区方式及相关管理措施。(4)新材料安全可靠性研究。突破传统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外壳的铸铁、钢板或者铸钢材质,研究探索新型材料应用于隔爆外壳的相关要求,研究轻金属、非金属材料作为煤矿电气设备使用的隔爆外壳材质需要满足的安全使用、限用条件,研究由轻金属、非金属材料形成的隔爆外壳安全性、耐久性。
2.4井下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煤矿企业要全面提升井下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就需要加强对于井下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在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的过程当中,需要充分的结合一线人员所在岗位当中所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风险点进行分析,使一线作业人员能够充分地认识到这些危险因素与风险点的特点,并且向井下一线作业人员讲解不同安全标识所代表的意义,在培训结束之后,对于这些参与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测试和模拟演练,这样能够进一步加深一线作业人员对于安全标志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能够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结语
煤矿井下一线作业人员整体素质、文化水平都普遍不高,直观、有效的安全标志对于他们来说在关键时候更有指导意义。查找安全标志在井下煤矿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设置不合理、维护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煤矿从加强煤矿井下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及安全标志日常有效的维护管理,确保安全标志在煤矿井下应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