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应用与研究

炽晨

赤峰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024000

摘要: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互联网+教育”,这一新兴概念,指的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与平台,将传统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潜力。因此,探讨如何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优化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互联网+教育”;教学
DOI:10.12721/ccn.2025.1571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一变革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更新,更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革新。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新特点、新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一、“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优势

首先,互联网的融入使得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传统的教学资源受限于地理位置和物质条件,而互联网打破了这些限制,使得全球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最新的教学资料和案例,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材料,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和多媒体教学资源。

其次,互联网技术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网络平台,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远程教学、虚拟实验等多种教学模式,这些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习惯。例如,翻转课堂模式允许学生在课前通过视频学习新知识,课堂上则专注于讨论和实践,这种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深度。

再者,“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动性和反馈机制得到了显著增强。通过在线讨论区、即时通讯工具和学习管理系统,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这种即时的互动和反馈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1]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丰富教学资源,唤醒学习兴趣

现今,互联网已经与教育领域密切融合,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理论性的课程知识也具有一定的枯燥感和逻辑性。如若教师脱离互联网照本宣科的开展教学工作,往往会埋没一些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既是高中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故此,教师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合理拓展、补充、丰富教学资源,在课堂中注入更多新鲜、趣味的元素,这样才能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效率。如,“算法的概念及描述”一课,课程本身的知识比较枯燥乏味,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引入新课时,教师就可以跳出教材的限制,引入生动的故事:“一个农民带着一头狼、一只羊和一筐白菜过河,河边只一条很小的船,他每次只能带三者中的一个过河。农民不在旁边时,狼会吃羊,羊也会吃白菜。那么农民怎么才能把他们都带过河呢?”。在好奇心的作用下,会有效唤醒高中生求知欲。此时,教师再顺势引入新课,就会有效唤醒高中生学习兴趣,使其拿出耐心深入学习和探索,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2]

(二)导入生活案例,组织自主学习活动

近年来,教学改革的浪潮不断推进,培养高中生探究、学习等能力,促使其信息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已然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给予足够重视,挖掘他们身上的潜力,促使其实践探究、信息技术水平、操作能力等快速、全面提升,才会达到教学改革的要求。组织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合理布置学习任务,还要引导高中生积极应用互联网搜集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作为辅助、参考,才会使自主学习活动完满开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3]。如,“大数据典型应用”一课,课本中的案例有限,而且相对零散。组织自主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先将高中生分成四到五人一组,再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智能交通、电子商务’的生活案例会应用到哪些大数据?这些数据是如何采集、处理的?这些数据能够提供哪些服务,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让每个小组在应用所学知识展开探究的同时,积极应用互联网搜集与生活中交通、电子商务方面的信息、数据,并展开深入分析、汇总,就会为每个小组的自主探究活动助力,令其明显加深对大数据应用、价值等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还能够有效促进其综合能力、核心素养良好发展。

(三)立足实际生活,开展实践探究比赛

让高中生学以致用是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互联网能够有效使高中生更加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价值。在此同时,也能够为高中生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对信息技术精髓良好掌握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素质。但在实际教学中会发现,一些高中生的实践探索兴趣并不浓厚,还需要教师为其助力,才能够令他们深度调动思维,充分发挥内在潜力,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成绩。如,“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一课,课堂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开展项目探究活动。首先,要将高中生分成四到五人的项目小组,再说明该项目:“某同学参加了学校的体检,体检医生告诉他体重超重,需要加强运动。他了解到,运动时心率如能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都有很好的效果。超出范围,对身体反而有损伤,他想知道自己最适宜的运动。怎样才可以知道呢?”。接下来,再引入该名同学的年龄、安静心率等数据,让高中生应用程序基本编写方法进行实践探究,针对不理解之处以及一些课外知识借助互联网搜集相关资料。哪个项目小组能够快速完成程序编写实践,就能够获得“最佳小组”的称号,以此激励高中生深入探究,在理论与实践参与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四)革新教学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的激发。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我们应将评价的重点转向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4]。这种转变要求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多样化的工具和平台。例如,通过在线测试、实时反馈系统、电子档案袋等工具,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跟踪和评价。这些工具不仅能够提供即时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策略,还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为教师提供全面的学生学习数据,从而使评价更加客观和全面。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创新了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互动,还革新了评价体系。这些优势共同推动了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向更高效、更个性化、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信息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5]

参考文献:

[1] 蒋玉钦.浅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1.

[2] 王学武."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美眉, 2023(8):0247-0249.

[3] 牛冬霞.互联网+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J].高考, 2020(16):125-125.

[4] 刘杰.基于"互联网+"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2):1.DOI:CNKI:SUN:KCTX.0.2020-02-065.

[5] 许华.基于"互联网+"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分析[J].启迪与智慧:中, 202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