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略

许桂生

汕尾市海丰县联河小学,516400

摘要: 在小学阶段,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日后的工作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将课堂教学作为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忽视了数学课堂的重要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5.1643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教师应该转变观念,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教学进行分析。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都是按照教材的知识结构进行授课,注重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方式虽然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是却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更不利于他们对数学这门学科的进一步探索。因此,作为小学数学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教学,通过制作课件将不同类型的长方形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形状,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游戏活动,并组织学生参与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采用的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教学作用,但与现在的多媒体教学相比,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模式,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全面而深刻地认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张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如果你想把它折成正方形,那么每隔多少厘米就需要折一次?”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最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根据所学的知识去折叠图形,并亲自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三、创设丰富的数学课堂情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数学知识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在学习数学之前,学生对数字和符号就会产生模糊的印象,所以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些概念。除了创设生活情境,还可以让学生走进校园、走出教室,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实践活动,如去商店购买东西,去操场上散步等等。另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通过观察城市的建设,了解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情况等,通过切身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效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四、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为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教师应从课后作业切入,优化数学作业设计,促进学生在有效的作业时间内最大化学习效果。其中,生活化题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概念。所以,教师可布置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真实面临的问题,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比例”教学为例,为巩固学生关于“比例尺”的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绘制家庭平面图,并注明比例尺。学生需要在实践作业中仔细观察家中客厅的布局,选择两个角落作为测量起点和终点,使用卷尺等测量工具,准确测量选择的起点到终点的实际距离。在此过程中,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注意避开家具和障碍物,以获取准确的数据,然后在方格纸上绘制房间的简易平面图,将测得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缩小。最重要的环节是,计算地图上每个方格的边长代表实际中的多少米,比如地图上一个方格的边长是1cm,代表实际距离2m,那么比例尺就是1∶200。该比例尺将帮助学生在地图上精确表示实际尺寸,以此实现知识的巩固。通过该实践作业,学生不仅将比例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培养了测量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家庭提供了实际的布局建议,培养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五、加强思维导图教学,构建数学知识体系

加强思维导图教学是构建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策略,也是提升学生记忆效率的有效方法。教师应为学生展示如何制作高效的思维导图,并通过实际示范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思维导图的构建过程和绘制技巧。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思维导图的结构、布局和关键词的选择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导图中各个部分的含义和作用。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增加图形、颜色、符号等元素,使导图更具个性化和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记忆和理解知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学习特点,设计符合自身风格的思维导图,在激发创意过程中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提高构建知识体系的效率。以“圆”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展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包括圆的特征(半径、直径、圆心)、圆的周长公式(C=2πr)和圆的面积公式(S=πr2)。在展示的同时,解释每个部分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各个概念。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创建一个个性化的思维导图,导图的特色包括使用不同颜色、形状和图标,以突出重点概念。学生可以在导图上添加实际例子,如计算不同圆的周长和面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等。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例如:“如果我们知道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半径?”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利用效果,并明确知识之间的关联,促进对知识的整体理解。

六、合理开展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维方法,通过分析学生解题的方法,了解学生在问题求解中的思考路径,如是否灵活运用了公式、是否使用了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等。通过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关注答案的对错,更注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和探究,锻炼其问题解决能力。评价应该是学习的一部分,而不是结束学习的标志。教师要引导学生设定个人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在评价中强调学生学习的成长和进步,鼓励学生从错误中学习,认识到错误是提高的机会。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回顾学习历程,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建立起自信心。学习成长为导向的评价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不断追求进步和提高。

结语

教师应通过创造性的教学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其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赖丽华.浅析“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实现提质减负[J].[2]金奎,章昀.立足素养重思维试题与研究,2023(32):49-51.减负提质重基础——2023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评析[J].中学数学教学,2023(05):70-73.[3]汪智勇.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教学策略分析[J].山西教育(教学),2023(10):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