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教育都是我国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高中教育。地理这门学科对于揭开我国各地的神秘“面纱”十分有帮助,因此高中地理是一门十分关键的课程。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新要求下,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定势局面,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整合能力。
一、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观念陈旧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都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身教学目标的完成,对于地理实验,教师采取冷漠忽视的态度。他们认为地理实验是浪费时间,遵照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依旧会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展和动手能力得到了限制,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只寓于浅薄的层面,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程度低
首先,有些教师让学生进行实验,但是实验的设计是缺乏可操作性的,所以这样的实验一定会缺乏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时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师对学生操作的监管力度也比较低。再者实验的结果过于人为化,教师有时会在学生实验之前将结果数据告知学生,或者是课本上已经有了实验结果。这样一来,实验教学就失去了它的真正意义。
(三)教学方式固化
开展实验课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总是侧重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实验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无法全面地认识地理实验中渗透的原理,地理实验失去了教学的根本意义,反而成为了象征性的理论记忆教学活动。
二、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教师自觉执行新课标的相关要求
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明了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应该积极践行新课标的这一要求,避免因“缺乏实验室”“实验条件有限”“课时太少”“缺乏专职的实验人才”“准备实验会浪费时间”等借口去忽视地理实验教学。教师要在认同新课标的基础上,去认识实验的功能,真正意识到“做实验”和“讲实验”二者的区别。还有一些擅长讲实验,但是实际实验能力较低的教师,他们应该走出舒适圈,舍弃自己讲实验的这种实验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实际的实验操作。当然,不仅是地理教师要践行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学校也要有意识地对实验的条件进行改善,对实验的相关教学制度进行完善和健全。
(二)采取多媒体实验教学方式熟知器材
高中地理实验涉及范围广泛,实验设备较为复杂、精密。这就要求高中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操作,确保地理实验的成功率。高中地理实验仪器数量庞大,中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理解和使用,进而影响到高中生的地理学习进度。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来进行地理实践教学,让学生观看不同地理实验视频,帮助高中生认识实验设备。比如,在地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学生可以观看的“地理器材”视频,让中学生感受高中地理基础器材以及使用方法,知晓地理器材运用的具体地理原理。像地球仪运用在地球整体教学中;百叶箱可以运用于气象实验等。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各种地理实验视频,不仅可以了解地理实验仪器的用途和功能,还可以直观形象地进行分析,有利于后续的地理实验操作。
(三)提高地理实验的科学性
首先,实验要保证能够对地理的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的反映。也就是说,实验过程中遵循的地理原则是要确保正确无误的,如果是模拟相关情境的话,要尽可能地接近真实的情况。而且实验的场所、实验的器材、实验的步骤以及实验的时间等因素都是提高地理实验科学性的关键。其次,地理教学中的实验也要以教学中的具体情况为依据,要符合实际的情况。地理在高中众科目中并不是一门主要的科目,一般来说,各高中分给地理的课时数是比较少的,在这样宝贵的课时里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做实验是很难得的,需要教师保证地理实验要贵在“精”而不是“多”。
(四)采用小组合作方式
高中生正处在地理学习的关键时期。很多问题不能独立地思考和解决,这就需要在实验教学中通过互帮互助,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和实验。因为高中地理实验的各个阶段都比较复杂,对知识的理解度要求较高,增加了高中生的学习难度,影响了高中生对地理实验难点的认知。所以,为帮助高中学生解决学习困难,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设立小组课程。比如,在开展“学用电子地图”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把全班同学分成不同小组,再安排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电子地图实验任务。也就是说,有的学生是负责观察地图中的工业分布,并把区域位置及时记录;有的学生是负责统计地图中的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还有的学生总结电子地图的优点和好处;最后还有专门负责发言的同学进行发言。通过小组实验的形式,既能让实验效率提高,准确度提升,还能让学生学会团队协作,促进学生实验能力发展。
(五)课内外教学相结合
现阶段只靠课本的相关地理实验,高中生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实验知识的。为了丰富高中生的地理实验知识,教师可以在地理教学中引入课外活动内容。要提高实验能力,加强对地理理论的认识,中学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地理理论知识,而且要在课外学习地理文化知识。参与课外地理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拓展精神世界,促进地理知识内化。比如:师生可以在课外探索“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带领学生在课外开展实验探索活动,观察学校附近地表形态,观测地表岩石的类型,并向学生进行科普。这样的生活中的小实验小探索,在地理实验的基础上变得有趣起来。更能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不再是遥不可及。
(六)提高分析地理实验结果的灵活性
教师在选择实验时,要尽量避开那些课本上已经给出明确实验步骤和确定实验结果的实验。此外,教师也要避免在学生实验之前告知他们实验结果,让他们进行验证。教师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去进行自主实验,或者是与同学之间的合作实验,然后在实验结束后,让每个同学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在评价实验结果时也要注重灵活性,不要着急告诉同学真正的结果是什么,也不要着急告诉学生问题出在哪里。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地理实验是生活兴趣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新内容。这一过程能使地理知识清楚地展现,使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和敏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高一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因此应该借助这个优点,重视高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发展,增强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和认知。只有教师重视地理实验,充分展示地理实验的优点与魅力,学生才能体会到地理实验的重要性,才会爱上地理实验。
参考文献:
[1]曾舒影.设计思维在高中地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名师在线,2020(17):49-50.
[2]焦敬会,赵倩,郭中领.实验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20(05):176.
[3]曹舒瑶.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