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体系中的关键一环,不仅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闪亮名片,也是高校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面对新时代的多元化、个性化学生群体,班主任作为思政工作的中坚力量,需深刻把握文化自信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价值,勇于探索教育模式的革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一、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的深刻内在联系
(一)文化自信:精神世界的坚固基石
文化自信,这一深植于民族血脉中的力量,是对自身文化价值体系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的体现。它不仅涵盖了对悠久历史传承中璀璨传统文化的自觉认同与传承,还体现在对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积极探索与不懈追求上。在全球化浪潮中,文化自信更展现为一种对外来文化的理性审视与批判性吸收能力,既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又坚守文化本根,不为外来文化所侵蚀。这种文化自信,不仅塑造了个体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更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源泉,为国家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思政教育与文化自信的相互滋养
思政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灵魂、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在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文化自信,则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与精神滋养。一方面,文化自信中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素材,使得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强不息等,为思政教育注入了强大的情感共鸣与价值认同,增强了思政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思政教育也在不断推动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发展。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实践锻炼和价值引导,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所在,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自觉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现代文化的创新发展,并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这种相互滋养、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构成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为他们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化自信视角下班主任思政教育创新的全面策略
(一)强化文化自信教育:根植文化之根,滋养心灵之田
文化自信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豪感的重要途径。班主任作为这一过程的引领者,需深入挖掘并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的精髓,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学生的心灵。具体而言,班主任应致力于打造一个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教育生态系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组织传统节日庆典,让学生在庆祝中了解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开展经典诗词朗诵会,让学生在吟诵中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与智慧结晶。此外,班主任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如组织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的创意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意识。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文化的瑰宝,是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在强化文化自信教育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播。通过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与崇高精神;通过观看红色电影、阅读红色经典书籍,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与伟大成就。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记忆与民族认同感,更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奋斗精神,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奠定坚实基础。
(二)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打破传统桎梏,激发学习活力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以灌输式为主,缺乏互动性与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因此,班主任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新时代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合作精神,还能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将新媒体技术融入思政教育中。通过建立思政教育网络平台、开设在线课程、开展网络讨论等方式,拓宽教育渠道与空间。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工具,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困惑,并给予有效的指导与帮助。这种融合新媒体技术的思政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强教育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还能提高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三)构建“三全育人”体系: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协同育人
“三全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理念与实践模式。班主任在构建“三全育人”体系的过程中应发挥核心作用与引领作用。全员育人强调学校各部门、各学科教师的共同参与与协同合作。班主任应积极与学校其他部门、教师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思政教育的深入开展。通过学科渗透、课外辅导等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通过组织联合教学活动、开展跨学科研究等方式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通过建立健全的思政教育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全程育人要求思政教育应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始终。班主任应关注学生在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与思想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在入学教育阶段,班主任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学习阶段,班主任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在毕业教育阶段,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规划未来发展方向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与就业观。通过全程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班主任能够确保思政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持续性与连贯性。全方位育人则强调思政教育应覆盖学生的各个方面与领域。除了课堂教学外,班主任还应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多种方式拓展思政教育的领域与空间。例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与民生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通过举办文化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与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全方位育人的实施班主任能够确保思政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的全面性与深入性。
三、结语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审视,班主任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驱动力。通过加强文化自信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创新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构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体系,我们能够显著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与有效性,为培养具备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强健体魄、审美情趣及劳动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晴.高校思政课十九大时政专题教学模式探讨[J].陕西 教育(高教),2018(04):13+15.
[2] 蒋玉娥.小学语文教材中思政主题相关故事的价值取向研究[J].吉林教育,2020(25):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