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付开冰 杨玉基

​昭通市昭阳区第二中学,657000

摘要: 高中美术欣赏课,旨在拓宽艺术视野,提升文化素养,情感世界亦得滋养。它不仅是美学的探索,更是心灵的启迪,助力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于点滴艺术熏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其在美的引领下,成长为有温度、有深度的时代青年。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9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化,综合能力培养备受瞩目,美术学科地位日益凸显,美术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焦点。这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需深入洞悉美术核心素养精髓,以此为舵,创新教学方法,引领学生遨游艺术海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创造力的激发者,情感与审美的引路人。

一、核心素养的内涵

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艺术技能的掌握,更在于塑造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结构。在图像识读方面,学生需具备敏锐的视觉感知力和分析能力,能够解读不同风格、形式的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信息与情感,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审美感知力,也为跨学科学习提供了视觉思维的基础。美术表现则是将内心的情感与想象通过绘画、雕塑、设计等艺术形式外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视觉元素来表达自我、传达思想,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创意实践鼓励学生跳出常规框架,勇于尝试新事物,将个人创意转化为具体的艺术作品或设计方案。这一素养的培养,对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为学生未来在各行各业中的创新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审美判断则关乎学生对美的认知与评价能力。通过美术学习,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审美标准,学会欣赏并评价不同艺术作品的价值与意义,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艺术修养,也促进了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健康发展。最后,文化理解强调美术学科在文化传承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学生需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历史渊源及民族特色,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这种跨文化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在全球化时代中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成为具有广阔胸襟和深邃思想的时代新人。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一)直观教学,激活学习热情

兴趣,这一无形的驱动力,如同灯塔般照亮了学生探索知识海洋的航程。在美术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兴趣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深入艺术殿堂的钥匙,也是提升学习热情、促进全面发展的源泉。直观教学法,作为激发美术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通过其独特的魅力,让学生在“看、摸、想、做”中全方位体验艺术的魅力。

在《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课堂上,教师巧妙地运用实物展示、模型解析、图片鉴赏等多种直观教具,将抽象的艺术概念具象化,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艺术的现场,近距离感受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情感与故事。当学生亲手触摸到画作上的细腻笔触,亲眼见证色彩如何在画布上跳跃,那份震撼与感动,远非书本上的文字所能替代。这种直观的感受,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艺术语言的理解,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探索与创造的种子。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进行创作,更是将学习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的过程。学生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不仅提升了艺术技能,更在无形中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通过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学生学会了如何以更加细腻和深刻的方式去感受艺术作品,这种能力将伴随他们一生,成为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强大动力。直观教学法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热情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二)重塑课堂角色,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在《绘画的情绪语言》的课堂上,教师角色的转变显得尤为关键。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成为了学生探索艺术海洋的领航员和伙伴。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互动与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和自我实现的成就感。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光影、色彩与线条的奥秘,教师不仅传授了绘画的基础技巧,更激发了学生对艺术本质的深刻思考。康定斯基等大师作品的引入,如同一扇窗,让学生窥见了抽象艺术那广阔而深邃的世界。在这里,色彩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线条也不只是形式的构成,它们共同编织成情感的网,诉说着艺术家的心声。鼓励学生参与作品分析,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也促进了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学生们在解读与讨论中,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心灵去感受情绪。而当他们拿起画笔,尝试以抽象的形式表达自我时,那份由内而外的创作冲动,正是对艺术最真挚的回应。创作后的分享环节,更是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学生们勇敢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用稚嫩或成熟的语言解读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在这里,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真诚的表达与倾听。教师积极的肯定与同学们真诚的反馈,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学生的艺术之路,让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美术学习的无限热情与期待。

(三)多元对比教学法,拓宽美术鉴赏视野

高中美术教师应紧跟核心素养的导向,勇于革新教学理念,摒弃单向灌输的旧习,转而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欲。面对当前部分教师视野局限、分析单一的问题,教师应主动拓宽知识边界,采用对比教学法这一利器。通过横向对比同作者、同时期作品,纵向跨越不同时代、不同类型艺术,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种多元视角的碰撞,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还能培养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比较中,学生将学会从不同维度解读作品,理解艺术背后的文化、历史与情感,从而深化对美术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如此,美术课堂方能成为学生探索美、创造美的乐园,而非被动接受知识的场所。

三、结语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化,学校日益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学科地位显著提升。通过强化美术教学,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芬儿.核心素养本位下的高中美术鉴赏课———有效性提问浅析[J].教书育人,2019(4):5961.

[2]张悦.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