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同样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软基基础是整个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地质问题,其具有承载能力不足的特点,若是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那么就很有可能会给后续的施工作业造成严重影响,更有甚者还会导致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实际在进行软基基础的处理过程中,要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应用,最大限度的保证工程施工效果。
1、软基的特点
软基的主要成分为软土,由淤泥、淤泥质土、水下沉积的饱和软黏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一般黏土组成。与其他地基种类相比,这种地基的土质硬度较低,所以其压缩性较大,承载力较小,但可塑性较高,在具体工程项目中具有较强的流变性特征。软土地基含水量高,在进行基础开挖过程中,土体的含水量迅速下降,从而使地基的强度大大下降。软土地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首先,它的沉降速率很大。该类基础比其它类型的基础陡降大,而且刚度小,总体上表现出软弱的特点。二是渗透性差。软粘土是以粘土为主的粘土,其本身的渗透能力很差,而且含水量不易排出。三是土壤质地不均匀。软弱地层中的结构性及密度、强度等参数均存在差异,导致其在工程建设中的受力状况也不尽相同,从而加大了坍塌等意外事件的概率,因此必须对其加以重视。
2、软基处理施工技术的应用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因不同类型的工程项目及实际情况不同,这就使得所用的技术方法也不同。比如,当所处理的软土地基的面积相对较大时,需选择一定的范围进行试验,并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2)环境保护原则。在完成软土地基的处理工作之后,通常会伴随大量的淤泥产生,需合理处理这些淤泥,以免污染环境。此外,在落实地基排水处理工作时,一旦操作有误,则污染周边的水源,从而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质量。(3)安全施工原则。在实施软土地基处理工作过程中,易出现滑移及基坑坍塌等事故,从而对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产生威胁。由此可见,需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力度,强化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最大限度保障施工安全。因此,一定要严格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将安全隐患降到最小范围。
3、水利施工中软基基础加固技术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私家车保有量逐渐上升,在为人们日常出行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水利工程造成了更大冲击力。只有提高工程载荷能力,才能充分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基础是整个工程最主要的受力部位,因此,加强基础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水利建设项目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施工规模的广泛性,使得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碰到软弱的问题。长期来看,水利工程极易发生塌方、沉降等病害,严重危害到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性,严重危害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通过对软弱地基的合理设计,既能降低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又能降低以后的养护维修成本,还能使水利设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推动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4、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处理技术分析
4.1深层搅拌法
深层搅拌法是应对软土地基的重要处理技术手段,其主要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以此达到预期的施工建设质量。该技术通过相关设备,将胶凝材料注入到软土地基之中,以此来提高软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再通过加压设备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压,以此来改变软土地基层内部的物理性质,提高地基稳定性。另外,在胶凝材料喷射的过程中,可掺加高质量的固结剂,突出固结剂的化学属性,保证软土地基的加固效果。相关工作技术人员在利用深层搅拌加固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标准化流程开展工作,突出安全性和规范性,将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4.2桩基法
软基基础处理方面,桩基法同样是一种十分有效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基础处理技术,尤其是在软土层较厚、面积较大的软基基础范围内,桩基法的应用优势十分突出。在当前的工程技术日益进步的情况下,桩基法在水利工程软基基础加固处理中得到了十分有效的应用,技术可选择性较多,如果要达到水利工程的总体目标,工程企业就需保障桩基础类型的合理性,碎石桩、水泥土搅拌桩等是传统的桩基础,这些技术在实施时的自动化程度偏低,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这些传统的桩基法已逐渐被淘汰,预应力管桩与钢筋混凝土管桩已经成为新的桩基技术,即使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施工条件下,这些桩基技术同样可有效提升软基基础加固处理效果。比如,在软土层较厚、淤泥偏多的软基基础处理时,冲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技术能达到预期的施工目标。
4.3换填法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软基基础问题,可以采取换填法来进行有效处理,这种方式主要被用到那些软基厚度较小的情况下,将承载能力不足的土层替换成强度更大的土壤抑或是特殊性材料,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整个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其施工步骤为:第一步,把软土层全部开挖,把松软的土壤全部清理干净。这一步必须借助专门的挖土机来进行,一般情况下,挖到的深度不超过两米。同时,材料要一层一层地更换,在完全置换完毕后进行压实作业,并将所有的工艺都做完;对新基础应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有关规定。特别要指出,在采用这种方式时,必须对整体工程的规模与深度进行合理的把握,以求取得最大的成果。
4.4预应力管桩处理法
在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过程中,预应力管桩处理方法的应用主要是通过预应力管桩的埋设,有效地改善图纸的松软情况。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现场的勘查处理,结合其实际图纸的力学性能和受力情况,确定具体的管桩位置,通过管桩的埋设改善整体图纸的应力结构,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在施工现场中,管桩埋设需要配置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设备才能够保证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效率。同时,技术人员还要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分析,掌握影响软土地基力学性能的相关因素,确保预应力混凝土桩发挥最大的价值,由于预应力管桩在施工中会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需要提高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保证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预应力管桩造价合理、工艺成熟、效果优良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
4.5碎石桩加固技术和排水法处理技术
碎石桩加固技术主要结合外力冲击力和振动,在软土地基覆盖区域进行集中钻井作业,然后在土层采取相应的填土措施,通过增加填料的强度来改善材料。压实程度。该技术可以提高软土地基的抗压能力,有效防止土体变形。在碎石桩加固技术的应用中,该技术可用于黏土性能较差的黏土。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经常出现水文地质条件差的问题,部分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在这种情况下,软土地基应与排水方法一起处理。结合有效的排水技术,可以排出软土地基中多余的水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在排水方法的应用中,应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在盲沟中使用吸水材料吸收多余的水分。
结束语:总之,施工企业必要采用合理的技术对软基基础进行处理,加强软基基础的稳定性,提升基础结构的抗荷载能力,打造合格的水利工程项目,为我国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琪.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34):168.
[2] 刘祥禹.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3):126.
[3] 李志刚. 水利工程施工中软基基础的处理技术分析[J].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17(37):0118-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