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号与线性系统》作为一门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和专业必修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改革,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教育点,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在课程思政教育的渠道上,以课堂教学为主,结合慕课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来进行。加强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培训,通过提高教师的能力来保障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将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纳入评价范畴,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和教师自评等。
二 课程思政改革的措施
课程思政改革的内容
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度浸润到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中,在保证专业教学水准的前提下,自然融入思政元素,使价值塑造内生为课程教学中有机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中很多知识点在实际工程中都有应用,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恰当引入应用内容,体现工科课程特点,凸显我国在相关领域的优势,提升学生荣誉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可以应用于图形网络,在分析处理图像信号时,可以依靠图形的傅里叶变换,将图像的灰度分布函数变换为图像的频率分布函数。又如卷积运算可以应用于卷积神经网络,在处理图片时,卷积可以很方便地通过从输入的一小块图像中了解到图像的特征,并能保留像素间的空间关系。在现代的通讯中,离散傅里叶变换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人们的声音信号是离散的,它可以转换成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然后通过信号传输达到交流效果。在交通方面,离散傅里叶变换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我们要采集到每个路口每分钟的车流量,这不可能让人站在路口守着一辆一辆数,这需要数字传感器。但是传感器传来的数据是分散的,这时候,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运用傅里叶变换来处理这些数据,交通部分就可以针对不同的路口设置交通灯的时间,确保路况在最佳情况下运行。这种在理论讲授的同时,引入工程应用,扩展能力的方式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师团队应尽量挖掘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内容,进行课堂植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程思政改革的渠道
课程思政改革落实的主渠道应该是课堂教学,所以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的全过程。在课程教学管理上,《纲要》明确课程思政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第一课堂作为主体,课后的各项活动作为第二课堂,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入挖掘第二课堂的思政教育元素,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活动,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
另外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课程思政教学还要积极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信号与线性系统》课程自2017年3月开始上线各慕课平台,教学实施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是混合式,课程思政也应该从这两个方面来开展,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入课程思政的内容,线上慕课教学也一样,而且因为慕课的特点,它的受益面更广,所以在制作慕课视频时要注意课程思政内容的引入,在讨论区也可以针对某些知识点来开展课程思政的讨论,这些议题教师要参与并进行引导,起到思想育人的效果。
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资料和网页链接,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课程思政改革的队伍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有课程思政的意识,体会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清楚学生不光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有学好知识投身国家事业的精神。然后是教师要有课程思政的能力,能在教学过程中自然引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将理论知识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教师要通过言传身教来感染学生,用教师精湛的知识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来影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进行革新,形成全面发展的思政课程。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层次、教学环节上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相关的培训,参加一些会议,多学习,多交流。以便能达到不生硬、自然而然的进行思政教育。
课程思政改革的评价
育人实效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体现,课程思政对学生的影响是隐形和长期的。所以作为一个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其效果的评价是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建立健全多维度的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教学评价应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纳入评价范围。从学生实实在在学习到的内容进行考察,从教师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几个角度对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每项评价各占一定的比重,计算出评价效果值。从长远的角度考虑,还应评价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职业能力、对社会的贡献度,形成对课程思政目标达成度的综合评价。
三 结语
我国是高等工程教育大国,国内90%以上的高等院校开设了工科专业。对于这样一个群体,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德育和智育的同步,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紧迫任务和重点方向。课程思政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在培养学生的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就是“眼里有学生、心中想学生、行为关心学生、教学引导学生”。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也要多加研究,不能是简单的课程加思政,而应该讲思政的内容融入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张国琴.电子技术“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和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238-239.
[2]王丰晓.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9(9):145-147.
[3] 郭大成.以素质教育引领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1(15):12-15.
[4]罗野.电工实训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月刊),2020(6)95-96.
作者简介:
沈君凤(1977.12-),女,湖北随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光通信、信号分析与信息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