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以党、国家和民族发展大业为立足点,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依据,以新时代下青年理想信念、素质本领、使命担当为主体框架,构建了体系完善、内涵丰富的青年价值观思想,领导形成了了我国首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三有”是对新时代青年价值观丰富内涵的高度概括,也为新时代青年指出了努力遵循和发展的方向。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承担着培养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神圣使命,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载体,是落实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媒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必须要坚持以习近平青年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和根本遵循。
一、习近平青年价值观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和科学深化,成为新时代背景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航向标”和“指明灯”。
第一,确定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方向。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建设伟大祖国的生力军和先锋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揭底要靠新时代青年承接使命,不懈奋斗。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因此,培养“三有”青年,成为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方向。
第二,指明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结构内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旨,就是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明确指出培养“三有”青年,就是要使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素质本领和强化使命担当,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结合高校青年的特点,通过学习、研讨、调查、实践等方式将所学所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年的心中“生根发芽”。
二、习近平青年价值观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启示
用习近平青年价值观指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实施,要突出培养过程的全程性、培养模式的多样性以及培养动力的持久性,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将“基本原理”与“所习专业”相结合,将“周期培养”与“终身培养”相结合。
1、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
“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因此,高校在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中要注重激发他们的内在自我实现需求,使他们可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要注重对寒暑假社会实践项目的设计,设置差异化的“理想信念+社会实践”课程体系,构建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通过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红色实践以及参加校内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班等形式,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中将认知与实践相结合,在了解世情、把握国情中构建“认知—认同—内化—践行”闭环,使学生能够结合实践,实事求是解决学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切实领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将“基本原理”与“所习专业”相结合
恩格斯曾经说过:“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这就要求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时要注重科学、人文、艺术美学等,开阔青年马克思者的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领导力和组织力,培养他们将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自身专业相结合,避免将有限的专业知识去随意附会。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 “要仔细、认真研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真正掌握内涵,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高校要认识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本源和基础,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必须要从文本入手,读原著,理原意、践原理。
3、将“周期培养”与“终身培养”相结合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清晰认识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也是一个动态、持续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要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各个时期教育特殊点,以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为导向、以全面发展为取向、以成才和成长为根本,因材施教在学校内实施分层、分类培养模式,构建起新时期高校共青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全程性体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注重“周期培养”与“终身培养”,为青马学员在进行“青马工程”培训过程中,留下痕迹和成长记录,高校二级团组织要扩大青马工程覆盖面,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习惯的养成。高校共青团要注重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长期教育,培育青年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能力,确保学生思想与时代发展脉搏相一致。
参考文献:
1.周玮.习近平青年观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1)
2.杨舒眉; 乔东升.以习近平青年观引领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和创新研究[J].青年与社会.2020(07)
作者简介:叶春霞(1982.06-),女,汉族,湖南常德人,文学学士,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校团委书记,主讲课程: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思维、艺术概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