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致使脑部血管突发异常,导致血液不能进入大脑而引发的脑功能受损,即为脑卒中,又称之为中风[1]。此病病情进展迅速、并发症较多,是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与死亡率较高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展成为中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2]。同时,此病发病率不仅逐年提升,且逐渐趋于年轻化。为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生活能力,我院采取分组对比的方式,旨在研究分析此类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中医护理对其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进行探讨,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年8至2020年2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选取此段时间内所在科室收治的6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比组33例,研究组33例。对比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9:14,年龄分布为42~75岁,平均(55.51±5.6)岁,疾病类型:脑梗死、脑出血,比例为13:20;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8:15,年龄分布为44~73岁,平均(56.56±4.3)岁,疾病类型:脑梗死、脑出血,比例为15:18;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均确诊为脑卒中,且存在不同程度且明显的肢体障碍,亦排除精神类疾病以及拒绝配合治疗者等情况。参加研究的患者和家属都已了解实验的方法和目的,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研究组和对比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作比对,没有明显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措施:(1)入院指导,并进行病情体征监测;时刻注意患者吸氧情况,保证患者有充足氧气供应;(2)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做好患者心理状态评估,要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进行疏导,增强患者的治疗决心,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3)在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遵循先被动再主动、先易再难、先小幅度再大幅度、先运动化后生活化的原则,为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等。
在上述基础上,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①取患者肩前、手三里、曲池穴、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并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摩,每个穴位持续按压2min,使用一指禅、推法以及揉法等按摩手法对患者患肢进行推拿,以达到舒经活络的目的,10min/次,1次/d;②取肩前、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对其实施艾灸,其程度以患者皮肤出现潮红为佳,1次/d;③指导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暴露出患肢皮肤,之后为其擦拭凡士林,再结合其肌肉丰厚程度,选择合适规格的玻璃罐对患者实施走罐和留罐,其程度以患者皮肤出现潮红为佳,隔天进行一次。
1.3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和对比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以Barthel指标为评分标准,对患者ADL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此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计算, t检验计量资料,(`x±s)表示,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ADL评分为(74.74±7.45)分,对比组为(47.96±8.62)分,组间数据对比结果为t=13.503,P=0.000,数据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脑血管疾病,但近年随着生活饮食、作息规律的变化,疾病已趋于年轻化,已成为成年人致残病死的主要威胁因素。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如果医治疗效不乐观,会极大的降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给患者家庭带来一定负担,因此在治疗脑卒中患者时,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自理能力是关键,故有效的护理配合具有重大意义。
中医理论中,将脑卒中归属于“中风”范畴,气血内虚、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引致肝脏阴阳失调,气血混乱直冲犯脑,出现脑脉痹阻[3]。此次研究中通过穴位推拿、艾灸以及拔罐的方式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不仅可实现舒经活络、疏通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的目的,还可预防肌肉肌腱出现萎缩、粘连,对促进患者肢体康复有积极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效果[4]。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患者治疗期间,接受中医护理干预,临床应用效果极佳,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康复、加快患者恢复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景.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3):54-55.
[2]陈霞.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8):260.
[3]付汇.中医护理对49例脑卒中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0):157-158.
[4]高梅梅,何丽娜.中医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作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4):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