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较易于产后出现宫缩痛情况,为子宫收缩导致血管中的血容量变少、含氧量下降、神经纤维受压所致[1]。发作时产妇子宫常呈强制性收缩,类似于月经痛,但疼痛较之更为强烈,会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及产后恢复构成不利影响。哺乳时,在反射性催产素分娩的作用下,宫缩痛程度会加重,多胎产妇、经产妇的疼痛感觉会更为明显[2]。为减轻产妇疼痛,加快产妇产后康复速度,以利于新生儿及产妇健康,须临床强化宫缩痛产妇产后康复护理。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4例产后宫缩痛产妇为例,分析中药热奄包在产后康复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做如下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84例产后宫缩痛产妇按照分娩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42例。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通过本研究,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分娩,且均存在宫缩痛,并已排除精神异常、产后并发症、妊娠期合并症等产妇。其中,实验组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2.33±2.68)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39.79±0.78)周;22例顺产,20例剖宫产。对照组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32.41±2.73)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39.84±0.83)周;24例顺产,18例剖宫产。两组基础数据显示,P>0.05,可予以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产后2h内予以产妇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并定时测量产妇宫底高度,记录产妇恶露气味、颜色等,并予以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同时,应告知产妇产后30min予以新生儿母乳喂养,以减少产后出血可能。实验组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的中药热奄包,即:(1)热敷前检查产妇局部皮肤情况,对产妇体质、皮肤过敏、药物过敏情况予以评估,并掌握产妇疼痛耐受度及心理状况。(2)协助产妇呈仰卧位或半坐卧位,做好保暖及隐私保护。(2)热奄包所含药材:益母草30g,党参、黄芪、当归各20g,马齿苋、甘草、败酱草各15g,白术12g,蒲黄、五灵脂、蒲黄、五灵脂各10g,川穹、桃仁各6g。将药材打成粉,装入药袋内用冷水浸泡10-15分钟后取出,再放入蒸锅内加热至60℃-70℃左右。以不滴水为宜用干毛巾包好置于产妇的下腹部进行外敷20-30分钟,每日2次,于产后24小时后开始使用。热奄包外敷过程中要防止烫伤,观察皮肤情况,询问产妇感受。如产妇感疼痛或出现水疱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生进行处理。两组均持续治疗3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宫缩痛程度及镇痛效果。产妇宫缩痛程度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随分值升高疼痛越重。镇痛效果分完全缓解(疼痛彻底消除)、部分缓解(疼痛基本消除,未影响生活与休息)、轻度缓解(疼痛稍有缓解,可稍影响生活与休息)、未缓解(疼痛未改善甚至加重)四级,疼痛缓解率为100%-未缓解率。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经n(%)形式描述,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经(x±s)形式描述,采取t检验,P<0.05,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宫缩痛程度
由表1可知,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比较有差异性。
表1 对比两组宫缩痛程度(x±s,分)
2.2 对比两组镇痛效果
由表2可知,实验组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
表2 对比两组镇痛效果[n(%)]
3 讨论
中医认为,产后宫缩痛属于 “产后腹痛”分类内,其发病机制为 “不通则痛”,因产妇产后冲任空虚、胞脉失养、气血两亏所致[3]。针对产妇产后宫缩痛的治疗,中医遵循的原则是 “通则不痛”。中药足浴、中药奄包穴位热熨等治疗方法均可获得一定的疗效。
本文研究中,笔者予以了实验组产妇中药热奄包,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护理后VAS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且实验组比对照组低,P<0.05,比较有差异性。实验组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高,P<0.05,比较有差异性。提示中药热奄包可有效缓解产妇宫缩痛。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法可将治疗包中的中药活化物质转化为离子状态,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可使产妇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加快其血液循环,并利用药效与温度达到温经通络止痛、调和气血、祛湿除寒的作用;通过热熨,可达到温通经络、行气散结、散寒止痛、化瘀解毒、扶正祛邪之功效,较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同时,用中药热奄包进行治疗有利于子宫复旧,临床上使用较为便捷,而且不会对母乳喂养造成干扰,也不会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安全性、实用性均较强,较易为产妇所接受。
综上所述,予以产后宫缩痛产妇中药热奄包利于产妇宫缩痛减轻及产后康复,可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梁晓林.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产后宫缩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9,11(16):65+67.
[2]王金香,杨连杰,马艳,等.中药奄包穴位热熨治疗产后宫缩痛疗效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8,33(06):36-38.
[3]田玉梅.探讨产后综合康复护理对产妇产后抑郁及子宫康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04):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