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林云志

上海浦东新区周浦医院,上海,201318

摘要: 目的:探究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的疗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尤以下肢麻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分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研究组中的30例患者在腰背肌功能锻炼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疼痛患者的VAS评分、治疗疗效、血瘀症状积分;结果:研究组中30例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30例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血瘀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来说,采用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改善血瘀情况,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身痛逐瘀汤;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疼痛;血瘀
DOI:10.12721/ccn.2024.157028
基金资助:上海市浦东新区卫健委面上项目(NO.PW2020A-49)
文章地址: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骨科疾病,患者由于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导致坐骨神经疼痛等临床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扰[1]。为探讨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探究身痛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做出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38-65岁之间,平均(42.36±2.43)岁;研究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39-66岁之间,平均(42.54±2.39)岁;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均衡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2)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患者有下肢麻木、疼痛等不适主诉,并有下肢感觉减退体征表现。排除标准:①患有精神疾病患者;②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③妊娠期间;④不配合治疗、不按医嘱用药的患者;⑤合并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⑥对本研究药物过敏的患者;⑦研究期间存在严重不良事件或其他不适宜纳入本研究的因素。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锻炼方法:

采用五点支撑法。患者取仰卧屈膝位, 以头、双肘、双足跟为支撑点, 使臀部和胸腰部慢慢离开床面, 尽量使腹部与膝关节平齐, 持续5~10 s后缓慢放下, 一起一落为1组。每次20~30组, 每日1次, 共锻炼14d。

研究组中的30例患者给予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

身痛逐瘀汤加减组方如下:黄芪20 g、乳香6 g、没药6 g、当归15 g、川芎6 g、桃仁9 g、五灵脂6 g、香附9 g、牛膝9 g、羌活6 g、红花9 g,秦艽和地龙分别6、3 g,甘草6 g。1剂/d,用水煎服,7 d为1个疗程,患者连续治疗2个疗程。针刺方法如下:主穴:阿是穴、腰阳关、腰夹脊、环跳、委中、血海、气海俞、十七椎、肾俞、三阴交;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得气后捻转提插加强针感,留针30 min,隔日1次。疗程: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2d。

1.3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VAS评分标准即疼痛等级评分标准,是用视觉模拟的方法评判疼痛的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是使用尺子分为10等份,0是不疼,1-3是轻度疼痛,4-6是中度疼痛,7-10是重度疼痛。

(2)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2]。分为三个等级: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下肢肌力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在劳累、受凉、负重时有明显的下肢麻木感,肌力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3)两组血瘀症候积分对比。主症包含3项,具体为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旋转受限;向下肢放射。次证包含2项,具体为胸胁脘腹胀闷不适;腰膝酸软。评分标准:正常(0),轻度(主症 2 分,次症 1 分),中度(主症 4 分,次症 2 分),重度(主症 6 分,次症 3 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血瘀症候积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7.0统计软件对各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两组间差异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

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对比

1.png

2.2对比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疗效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对比

2.png

2.3血瘀症候积分

研究组的血瘀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下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瘀症候积分对比

3.png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lingual disc herniation)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中年患者多见[2]。该病主要是因为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致,临床表现为腰腿痛、下肢麻木及大小便障碍等,严重者可导致瘫痪,甚至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辨证分型,根据中医理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与患者术后气血运行不畅、淤血阻滞经络有关,从而出现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4]。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的主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肌肉无力等。疼痛通常表现为刺痛、固定不移,痛处拒按,腰部肌肉紧张等,夜间往往疼痛加重、腰部板硬、仰卧旋转受阻。患者舌质通常紫暗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中医治疗原则主要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身痛逐瘀汤,方剂中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可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患者淤血消散,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强调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的应用。针刺能够刺激患者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舒筋活血,缓解患者肌肉紧张和疼痛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的中医治疗需要个体化施治,根据患者具体症状等实施个性化治疗,同时也需要与西医治疗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手段,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本身即为一种创伤,术后患者局部组织受到损伤,气血运行受阻,易形成血瘀。《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凡用针者,必先度其形气”,强调了气血调和的重要性。术后患者若气血不和,则易导致局部血瘀。术后患者若未能充分休息,过早进行活动或劳作,劳伤过度易使腰部气血耗伤,加重血瘀。《灵枢·九针十二原》云“血实者,决之则气易竭”,指出血瘀可导致气机不畅。术后患者腰部气血瘀滞,不通则痛,表现为腰痛。腰部经脉受到损伤或压迫,气血运行受阻,经脉不通,进而引发腰痛。《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提到“五脏有疾也,应出十二原”,表明脏腑功能与经络密切相关。术后患者可能因脏腑功能失调,如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等,导致腰痛难以缓解。故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的病因病机主要涉及外伤、气血不和、劳伤过度等因素导致的气血瘀滞、经脉不通和脏腑失调。在治疗上,应结合《灵枢·九针十二原》的理论,采用针灸、中药等方法调和气血、疏通经脉、调理脏腑功能,以达到治疗腰痛的目的。同时,患者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作,以促进康复。

身痛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其全方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牛膝、地龙等药物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该方中桃仁和红花具有抗炎及镇痛作用;赤芍、川芎等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地龙、牛膝具有利水消肿的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该方中桃仁和红花活血祛瘀;川芎活血化瘀;牛膝通经止痛;赤芍、当归养血活血化瘀。方中诸药合用,共奏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效。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该方具有改善微循环及抗炎镇痛作用,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及下肢麻木等症状,有利于神经根的愈合,对预防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5-6]

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木疼痛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缓解疼痛。针刺能够舒缓肌肉紧张和痉挛,从而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不适的症状[7]。其二,促进血液循环。针刺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下肢肌肉和神经的营养供给,加速炎症物质的吸收和代谢,有助于减轻下肢麻木疼痛的症状[8]。其三,调节神经功能。针刺可以刺激神经末梢,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神经功能,缓解下肢麻木疼痛的症状[9]。其四,提高免疫力。针刺可以刺激身体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气行血行,以改善血瘀的情况,减轻下肢麻木的症状[10]

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是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来进行治疗的,并且强调内外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腰背肌功能锻炼,研究组患者在腰背肌功能锻炼基础上给予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经过本研究发现,研究组中30例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30例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身痛逐淤汤方剂中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腰部肌肉紧张和疼痛;同时针刺也能够刺激经络穴位、调节气血运行、促进瘀血消散。故而研究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更为明显。与此同时,身痛逐瘀方中活血药物的运用,配合针刺穴位活血化瘀、温阳补气,共同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组织修复,达到行气止痛的作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而言,身痛逐淤汤联合针刺治疗还能够调节免疫功能,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和预防疾病复发亦具有积极意义。故而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更佳。

综上所诉,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血瘀型患者来说,采用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疗效,降低患者疼痛评分,改善血瘀症候,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戎志,段应飞,占茂林.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理任调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气滞血瘀证)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05):893-895.

[2]李旻,刘英杰,王娜等.身痛逐瘀汤加减方联合腰椎牵引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05):833-836.

[3]黎强.针刺、艾灸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2,46(01):114-115.

[4]李月娥,陈天良.活血止痛膏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08):1087-1088.

[5]陈浩.温针灸联合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术后残留症状的临床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

[6]黄晓涛,方略,周嘉恩等.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硬膜外冲击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20,39(09):987-991.

[7]薛金,朱刘佳,薛丽莉.中医手法整脊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处方药,2020,18(08):155-157.

[8]张豪.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PELD术后残余疼痛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研究[D].江西中医药大学,2020.

[9]农求旺.针刺、身痛逐瘀汤加减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效果[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12):174-175.

[10]郭淑颖,王涛.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针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医临床研究,2020,12(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