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中的极端天气类型诸多,暴雨、雷击、暴风雪、冰雹等,都是极端天气的重要类型,这些极端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开展往往会造成极为严重的损害,因此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那么也就需要在天气预报当中,发出关于极端天气的预报预警信号,以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及时的了解,从而安排自己的出行工作。接下来首先分析该信号在天气预报节目中的作用。
⦁ 关于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探析
在分析后续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应当对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的具体作用,作出一个较为准确的把握,因为这样能够使得气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该信号的重要性。根据有关专业人士分析得知,该信号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能够提升人们生产生活的安全性。众所周知,极端天气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集中在一个方面,它往往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安全性方面表现的最为突出。比如冰雹、雷暴雨等极端天气,它会使得行驶在公路上的车辆,受到直接的危害,人们出行的生命安全不能得到全面的保障。另一方面,极端天气出现的时间是较为随机的,也就是人们并不能很好的分辨出极端天气。而天气预报节目中将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直接向社会大众公布出来之后,社会大众就能够根据天气情况,合理的安排自身的工作与出行,因此其能够确保人们的生产生活安全性。
其次,完善天气预报的体系。天气预报工作的内容是较多的,因此天气预报自身所拥有的体系也极为庞大,以往我国天气预报工作开展过程中,因为受到技术条件的限制,也就导致了天气预报体系还不够完善,其中最为明显的便是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收集不足。当极端天气的信息要素,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了解与收集之后,它将会大大提升天气预报体系的完善性,进而使得社会各个方面的生产生活工作开展,都能够按照科学的方式有条不紊的开展。
⦁ 做好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有关工作的措施研究
通过本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分析,我们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在天气预报工作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因此接下来就将展开信号传输工作的措施分析。
(一)制定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完善传输体系
要想使得我国天气预报工作中,更好的将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及时的传输到人们工作生活中去,那么最为关键的便是构建一个完善的传输体系。观察我国以往天气预报传输工作的开展可知,往往都是通过电视媒体、报纸以及收音机等媒介展开传输工作的,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起到相应的作用,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已经表现出了较大的滞后性特点。全新时期下的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传输体系,要想得到更为良好的传输工作,那么最为关键的便是要与信息化技术展开紧密结合,落实到实际工作开展上,天气预报人员需要通过新媒体传输媒介的方式,使得人们在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到天气信息,并且构建一个天气系统查询平台,其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自主查询天气情况的服务,但是要在平台当中,将极端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予以精确化,如此确保人们更好的安排生产生活。
(二)强化极端天气预报预警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于天气预报中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传输工作来讲,有关预报工作人员始终都是处于第一线的,所以这也就表明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将会与预报预警信息的质量直接相连。我国天气预报在播送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时候,发生了错误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佳造成的,所以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培养气象部门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时,应当要从工作理念上,注重强化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并且借助信息技术的协助,来使得他们能够更好的展开相应工作,吸收较多的预报预警传输理念。 除此之外,气象部门还需要定期对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展开考核,明确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对于能力相对欠缺的人员,应当进一步的强化培训的力度。
(三)要对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展开全面检核
以往我国天气预报工作中,有关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之所以会出现较大的问题,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对预报预警信号展开全面的检核,因此使得该项工作存在较多的隐患问题。为了能够使得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息的质量水平,上升到较好的状态,那么也就需要对于形成的预报预警信号展开全面的检核,检核工作开展的目的在于,确保预报预警信号的准确性。有关天气预报部门需要针对该项工作,成立专门的检核工作小组,当工作人员制定出了当天的极端天气信息时,检核工作人员应当结合信息技术,来对信号的精确性展开审核,审核无误之后才能展开后一步的工作。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对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展开全面化的考核,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极端天气预报预警信号,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因此需要引起天气部门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了主题分析,首先分析了预报预警信号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做好此项工作的有效措施。相信随着天气部门的进一步研究与掌控,最终国内极端天气预报预警的质量水平,必定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进而满足全新时期下人们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罗玲,娄小芬,傅良.ECMWF极端降水预报指数在华东台风暴雨中的应用研究[J].气象,2019,45(10):1382-1391.
2) 李丹,樊希彬.短时临近天气预报在农业气象服务中的应用[J].农业与技术,2018,38(20):235.
3) 吴剑坤,高丽,乔林.基于T213集合预报的中国极端温度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科学,2015,35(04):438-444.
第一作者简介:张靖萱(1987-01-02)女,汉族,本科,助理工程师,从事气象天气预报制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