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要点分析

李旋飞

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思政课是我国大学教育阶段的必修课之一,旨在通过思政课培育我国大学生的正确思想价值观念,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从而培养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起到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基于此,本文围绕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作用要点进行探究,先简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核心观念与内涵,再分析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作用要点,主要体现在工具层面、价值层面以及政治思想层面,希望可以为有关教师提供参考,充分发挥出马克思主义在思政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学;作用要点
DOI:10.12721/ccn.2022.15714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思政课教学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更是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占有核心地位。要求有关教师能够加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渗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是,很多思想课教学中存在问题,很多学生缺乏思政课内容的兴趣与了解,甚至对于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这极大地否定我党理论政策的正确性以及国家发展道路的正确性。故此,有必要在大学生思政课上深入贯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思想,并以其为指导思想,发挥出马克思主义的人才培养工具作用、价值观念引导作用以及政治素养提升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品德,解除对于思政课的不解与偏见。

1马克思主义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和核心。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百七十多年来,它不断丰富和发展,根源在于它符合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并指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

2马克思主义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要点

2.1成为工具层面的方法论

事实上,在工具层面,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工具层面作用,便于学生通过思政课的学习掌握科学的方法,重新认识并改造自然与社会。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言,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核心,其中阐明了唯物主义思想,实践与历史证明,这是科学的工具方法,可以依托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社会改造。在思政教学中,要求思政教师不仅仅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知识与核心观念,还需要教会学生这种方法论的利用,从而认识并掌握这种工具方法。

比如,在某大学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进行系统讲授,为加深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事物联系和发展关系的理解,先播放了一段关于蝴蝶效应的动态视频,视频中蝴蝶翅膀轻轻一扇,远处就发生了一场龙卷风。学生们被视频震撼吸引的同时,教师顺势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与发展的规律。此外,在讲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教师又列举我国近代几十年革命斗争实践成果、改革开放发展实践成果,促使学生清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能够应用在实践生活中,作为一种可靠科学的方法论,深刻影响自然与社会的发展,所以遇到很多现实问题,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工具层面的作用予以回答和解决。

2.2塑造价值层面的道德观

马克思主义的作用还体现在学生价值层面的道德培养,通过开展思政教育,贯彻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知识与观念思想,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无产阶级,接受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增加对于历史、人类社会等关系的理解,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个人品德,实现大学生文明素养的不断提升,不断追求勇于奉献的高深境界。因此,高校思政教师需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价值层面的道德观塑造作用,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方法,让大学生增加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感,进而在潜移默化教学中促进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为了让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修养教育,某思政教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引,举办知识竞赛活动,竞赛内容设计包含“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优秀成语或者俗语故事,还涉及马克思主义学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纷纷踊跃报名参与,答题环节更是引经据典,最后学生不仅加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优良道德传统的理解,而且还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日常生活、问题、标语等相连接,促使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并引导学生正确实践,明确是非观念,道德观念等,从而严格约束自己,促进大学生个人品德素质的提升与修养的锻炼,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在价值观层面道德观塑造的作用。

2.3提高政治层面觉悟素养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养提升极为必要,而马克思主义在思政教学中则起着这一作用,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让学生们认清马克思主义政治层面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树立正确政治信仰,始终做到两个“拥护”,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助力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建设与良好发展。

比如,某思政教师组织大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观影活动,利用课余周末时间播放一些激励人心的爱国主义题材电影,观看在社会主义道路奋斗中的革命斗争与英雄先烈故事,很多学生都洒下了自己的热泪,观影结束后,学生们提交了自己的观影感受,有一学生写道:“我辈的健康成长是由无数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我们今天盛世荣光有他们一份,我辈更需要砥砺前行,不负嘱托与信仰!” 通过开展这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生们的爱国精神空前浓烈,并加深了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积极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大提高政治素养与政治觉悟,做到知其然的同时,还做到知其所以然,为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高政治素养的优秀人才。

3结语

伴随我国大学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社会职责,但是不少大学生仍会走进错误认知区域,存在较低的文明素质问题。为此,思政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就显得极为必要。作为思政课教学中的关键内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更是深受教师重视。为取得理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挖掘马克思主义的深层次作用,合理利用其理论武器,帮忙大学生构建正确三观,确立理想信念,不断追求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始终坚定社会主义政治立场,进而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郭霄凤, 张国民, 石慧. 须重视与发挥高校思政课在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  2021(2019-8):70-72.

[2] 陈梦梦. 关于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思考[J].  2020.

[3] 杨辛未.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意义分析[J]. 决策探索, 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