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分析

申慧

宜春科恒劳务有限公司,江西宜春,336000

摘要: 马院领导队伍建设的外部困境在于整体素质不高、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模糊,部困境在于思想政治素质不高、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懈怠、能力不足、形式主义泛滥和官僚主义严重。外部困境形成原因在于苏东剧变、西方和平演变和改革开放后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内部困境产生成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基础不扎实、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队伍建设;内部困境;外部困境;原因分析
DOI:10.12721/ccn.2022.1571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马院领导队伍建设面临的外部困境

西方资本主义“和平演变”图谋的渗透使马克思主义在某些领域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出现危机。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1] 

1.以马藏工程为核心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整体环境有待提升

第一,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状况。第一,建设起系统完整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还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2] 第二,马藏工程建设还有待于系统化整体化。马藏工程既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也包括队伍体系,传播体系等工程。马克思主义学理、学术和学科建设还处于在数量与质量建设不协调、队伍大专家多和大师难求的尴尬状况,缺乏一套成熟完整的体制充分发挥其作用。

2.“过时论”和“说教论”等错误思潮

第一,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不顾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无视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的客观事实,罔顾中国经济发展奇迹,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缺乏解释力,《资本论》借鉴意义不大,傲慢无知地或者心怀叵测地断论马克思主义过时了。第二,马克思主义“说教论”认为马克思主义缺乏学理性和系统性,而只是一种指导思想上的意识形态说教。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马克思主义说教论在实际工作中危害甚大,在具体工作中绞尽脑汁把马克思主义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

二、马院领导队伍建设的内部困境

马院领导队伍不但面临着外部挑战和问题,而且面临着内部困境。对此,我们必须正视问题,认真梳理,严肃对待。

1.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和理想信仰不坚定

较低的思想政治理论素质和不够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一些马院领导队伍与其所担当的职务不相适应。这主要表现在:一是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功底不扎实,因而政治性不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不高,在用人、处事和工作中不是站在党和国家利益的格局、以学校学院建设为底线,而是在实际工作中感情用事,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把原则搁置一边,作风低俗。二是精神状态不正,不能完全扑下身子、潜下心思进行以教学和科研为根本任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三是官僚主义严重,到哪里都端着院长的架子,等级观念严重,群众观念淡薄。

2.“精神懈怠”和“能力不足”等问题

“精神懈怠”表现为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存在思想涣散、精神懈怠等问题。“能力不足”表现为“冒充者综合征”,胜任能力不足继而导致懒作为、不作为,出现“本领恐慌”。习近平指出:“延安时期,我们党就注意到‘本领恐慌’问题。当时党中央曾明确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我们现在是不是也面临这样一种状态呢?我看是的。”[3]有的马院领导队伍“本领恐慌”体现在学习能力不足、专业能力不足、业务能力不足、管理能力不足、实践能力不足和改革创新能力不足等方面,因而对实际工作中立院之本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做得踏实。

3.“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问题

在形式主义方面的表现有:做事不讲究实际效果,拈轻怕重、贪图虚名、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在官僚主义方面的表现有:漠视学校和马院实际情况、脱离马院教师,一副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的样子。除此之外,“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也多多少少存在,比如权责意识懈怠、不求上进、追功逐利、讲排场、论资排辈等。

三、高校马院领导队伍内外部困境的原因探析

高校马院领导队伍面临的内外部困境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

1.高校马院领导队伍面临的外部困境原因分析

第一,西方“和平演变”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转入低潮。别有用心者企图以社会主义的挫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这种论调在社会中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也对一些包括马院领导队伍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二,西方和平演变对一些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成功对苏东实行和平演变后,便把和平演变策略转向改革开放中的中国。他们不断鼓吹各种自由化思潮、从事民族分裂主义活动、在中国培植他们的代理人、代言人,妄图破坏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颠覆中国社会主义政权、阻止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企图让中国社会主义改旗易帜。受西方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一些头脑不清醒、立场不坚定的人开始怀疑自我、否定改革开放、否定社会主义事业,有的甚至在课堂、讲坛中公然发布负面言论、观点,攻击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这影响了马院领导队伍建设。

第三,市场经济使人们的价值观多元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极端拜金主义、极端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市场经济以及自由观念不断侵蚀、消解和弱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同时,多元文化交流、交融使得人们有了更多自主选择权,拥有更强的独立价值判断精神,从而造就了思维方式趋向自主性、分散性和随意性的个性化、多样化的社会群体。这些多元化价值观对一元化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产生极大冲击。加上一些人的主导信仰发生程度不同的量变和质变而变得扭曲,进一步削弱了一元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大大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难度、构建难度、整合难度。因此,为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及时满足和统一大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如何充分发挥好马克思主义一元化主导地位,是当下马院领导面临和急需解决的课题。

2.高校马院领导队伍面临的外部困境原因分析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知识缺乏、政治理论水平不高。马院领导队伍的专业背景复杂多样,很多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专业,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和相关专业背景的不到五分之三,其它专业背景的马院院长占五分之二还多。这从苏州大学课题组在2018年6月的“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建设研究”(16JDSZK015)阶段性调研成果中可见一斑:从领导班子成员的专业背景看,哲学、历史学(含党史)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领导占多数,占55.08%。其他专业中,主要有农学、医学、外语(英语)以及在调研中难以认定所学专业的。 因此,在班子配备时应考虑班子成员的专业背景与专业结构。[4]有近乎一半的马院院长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相关理论背景。当然,我们也不可否认不少非马克思主义专业背景的马院院长在自身的努力学习下,已经具备了较为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但是仍有一部分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或者相关专业背景的马院院长未能及时、系统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相关专业理论的知识,即使有的马院院长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背景。因为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相关专业理论,也没有真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不可能真懂马克思主义理论,造成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很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发自内心地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危机。

第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造成精神懈怠的原因主要有信仰方面、心里方面、管理方面和体制方面,但是最根本的就是信仰缺失。受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影响,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攻击下,有的马院院长思想模糊不清,政治动摇,消极面对,回避矛盾,安于现状,使思政理论课教职员工找不到归属感、得不到认同感。能力不足的原因在于缺乏扎实的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基础或者相关专业理论基础,而又不努力学、不愿意学、不抓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业务理论知识,热衷于搞形式、敷衍了事走过场导致教研能力低,信仰不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