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路径分析

蔡方杰

灵山县第三中学

摘要: 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的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优秀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要求教师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发挥“以史育人”的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在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信仰方面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策略,以期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历史;教学;渗透路径
DOI:10.12721/ccn.2022.15714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前言

在初中历史教中,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并了解基本的历史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杜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学历史教学是对中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历史教育之中,充分发挥历史的育人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成长,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社会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通过中学历史教师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对学生而言,中学历史较为枯燥,因此历史教学老师应对具体的历史事实展开细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体的历史典故当中,全面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兴趣。

3、中学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路径

3.1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学主线,培养学生爱国意识

进行教育历史统编教材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教师要严格把握历史教材的实际特点,从历史演变的角度为学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及现实意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这节课时,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展示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人民的生活场景与党领导下人民生活场景的对比,为学生构建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明白了我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在于政权上的统一,更重要的是党和共和国体制是人民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潮流,是共产党带领人民对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等核心理念的追求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这节课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爱国意识。

3.2从国家层面渗透设计历史教学内容

中学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应从国家层面渗透教学内容,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虑意识及兴亡意识渗透在日常教学当中,让学生及时关注国家发展,及时了解国家时事与政策变化,同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养成爱国、明礼、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识,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历史教师还应丰富历史教学课件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讲授历史教学内容,通过PPT,图片文字教学方式展现历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历史课堂、爱上历史课,从而明白国家主权独立,国家富强与民主的奋斗历史,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历史课的课堂授课质量。

3.3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教学探究活动

和谐思想是我国重要的优秀思想,培养学生的和谐思想,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思想道德品质,能使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比如,教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课时,中学历史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了趣味性课堂活动,为学生构建具有良好渲染效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和谐意识,在课堂活动中,引导学生将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道理,使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养成尊重差异的意识,促进学生和谐思想的形成。 

3.4从个人层面渗透设计历史教学方法

中学的学生正是处于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中国公民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因此,在中学历史教学当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人们都不断的追求文明、平等、民主、公正。为此,历史教师应从个人层面渗透,设计历史教学方式,从而引导学生。爱国,让学生在学习历史内容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3.5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初中学生的生活阅历、历史经验较为欠缺,难以将理论化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导致学生只会选择自己已知的、感兴趣的历史知识展开学习。教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同时将学生觉得困难的历史理论知识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能力。例如,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找到了相关影视资料,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观看视频,让学生真正感受新中国成立时的情境与氛围。然后教师布置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新中国成立时的不同人物,有普通农民、工人与商人,也有队伍军人、地方官员等,让他们代入角色并讨论新中国成立对他们的影响,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价值观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影响,是时代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规律,从而感受社会形态的变化,更深刻意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中学历史教学活动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中华民族英勇奋斗史长开展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具有的优越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同时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时代奋斗精神,更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斗志,立志于为社会服务。

其次,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积极采取挖掘教材素材,利用历史名人与事件,构建生活化教学内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等方式,全面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增强其爱国意识并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在历史教学中带领学生领略和集成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例如,教学“盛唐气象”时,教师着重对唐朝经济、文化、工业、外交、艺术乃至社会风气等繁华景象进行了重点讲解,并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向结合,引导学生以强烈的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正面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历史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路径[J].吴丹青.高考.2021(01):155-156.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余滨.文理导航(上旬).2020(07):54-56.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王蒙娜.课程教育研究.2020(01):64-64.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王胜利.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9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