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践

汤欢欢

河南省孟州市会昌办事处文公小学,河南孟州,454750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此,本文针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原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案例进行研究。
关键词: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设计
DOI:10.12721/ccn.2025.1599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需要积极引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包括他们的阅读水平、兴趣爱好以及认知特点等。通过与学生交流、观察和评估,教师能够精准把握学生的具体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对于喜欢动物的学生,提供有关动物的故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和思考,例如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发表独特见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的有效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选择问题时,要紧扣阅读材料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考虑学生的思维发展阶段。例如,在阅读寓言故事时,可以提问“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分析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并且,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

(三)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真实、有趣的阅读情境能够极大地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来创设情境,如运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阅读内容所描绘的场景。例如,在阅读描写自然风光的文章时,播放相关的风景视频,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改编等活动,让学生融入到阅读情境中。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案例

(一)教学内容

以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包括《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等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准确把握字音、语调及停顿,通过反复诵读,熟悉课文的语言风格,进而清晰把握各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及所传递出的情感。

2.通过思辨性阅读,细致分析各篇课文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文中对人物的描写、情节的设置等方面入手,思考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如何体现的;关注故事的发展脉络,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鼓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通过播放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问:“看到这些片段,你们想到了什么?”

2.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全情投入,一边读一边认真圈出生字词。随后,教师细致地查看学生所圈的字词,针对其中容易读错或写错的字词进行耐心指导。着重强调这些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字形和用法,确保学生准确掌握,为深入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3.精读课文

(1)提出问题:“本单元的这些故事中,哪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鲜明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教师提出这两个关键问题,旨在引发学生更具深度和逻辑性的思考。对于“哪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学生可能会从情节的紧张刺激、趣味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而“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鲜明特点”,则可能促使学生思考人物的性格、品质等因素。小组讨论时,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观点,相互交流,形成更全面、深入的思考成果。

(2)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的精彩对话,体会他们的语气和情感。比如《草船借箭》中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景阳冈》中武松与店家的对话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能够使他们更直观地感受人物的情感。学生对于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应更细腻,比如诸葛亮的胸有成竹、武松的豪爽勇敢。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4.总结与评价

(1)引导学生总结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所蕴含的道理。在课程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总结。鼓励学生用清晰、准确且有条理的语言清晰地表述各篇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所感受到的情感。接着,启发学生思考这单元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学生应能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例如从人物的品质领悟到为人处世的智慧,也可能从故事的发展意识到坚持正义、勇敢等品质的重要性。通过总结,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的概括和领悟能力,使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认知。

(2)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课堂结束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评价。着重关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比如在提出“哪个情节最让你印象深刻”等问题时,那些积极思考、迅速给出独特且有逻辑性见解的学生值得称赞。对于在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鲜明特点”中,能多角度、有深度地分析、思维敏捷跳跃的同学给予肯定。同时,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看他们在回答问题、参与讨论、总结课文时,是否能清晰、准确、有条理且富有感染力地阐述观点。对表达流畅、用词恰当、逻辑清晰的学生加以表扬,激励他们继续进步,也为其他同学树立榜样。

结语

综上所述,“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朱玥,单俊业.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下,2023(8):0067-0069.

[2]陈琳.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视角与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2(21):01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