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眼科手术眼内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张娇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省,230011

摘要: 目的本文主要指针对眼科手术感染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此作为临床感染预防和控制的依据。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医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93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相关风险因素;制定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方案,应用于2017年1月-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117例(观察组)中,比较2组感染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中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为6.74%,患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家属探视次数、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观摩手术人数多等,均是导致眼科手术感染的风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后,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降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眼科手术患者感染的风险因素众多,给予针对性预防和控制,能降低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 预防;眼科手术;眼内感染;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07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视器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中眼球部分由于暴露在人体头部,加之其本身较为脆弱,常常在外伤中造成严重伤害,还会因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循环系统和代谢类疾病的并发症引起功能障碍。眼科手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眼科手术造成的患者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想要寻找到合理的预防措施,首先要分析其原因,笔者就我院发生的案例结合文献资料,对眼科手术感染的相关因素做出了分析。眼科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眼部器官结构复杂,手术技术难度高,需要借助很多先进的精密仪器进行,手术的医院感染风险大,本文探讨眼科手术出现感染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及控制对策,这对规范眼科手术的管理和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有一定的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共纳入我院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310例,确认符合手术指征,均为初次手术,无手术禁忌证,对所用药物不过敏,且术前无感染,未合并其他炎性反应或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齐全。其中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患者为对照组(193例),2017年1月-2018年9月收治患者为观察组(117例)。对照组中男103例,女90例;年龄39~76(53.12±3.75)岁;近视37例,白内障51例,青光者63例,其他眼病42例。观察组中男61例,女56例;年龄38~75(52.93±3.67)岁;近视19例,白内障32例,青光眼38例,其他眼病28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预防眼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护理措施

1.2.1术前防控策略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对基础疾病进行积极的治疗,将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加强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传授给其正确滴眼药水的方法,告诉其切勿用不干净的手揉眼睛等。术前对手术环境加以检查,确保手术环境符合清洁消毒标准,确保手术间菌落数≤200cfu/m3。同时做好眼科手术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管理,特别是要规范清洗应用到白内障手术中的超声乳化管道、冲洗针头等医疗器械、物品,要用手工的方式清洗医疗器械、仪器中的管道、存在清洁难度的部位等,对能够进行高压灭菌的物品进行规范的高压灭菌,对无法进行高压灭菌的物品进行规范的环氧乙烷灭菌。

1.2.2术中护理

1)保证手术环境的安静和清洁:眼科手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手术期间必须要保证环境的安静和清洁。因此,在手术进行期间,人员不可随意进出,避免因人员的走动造成空气形成紊流;保持手术室的相对密闭,门应尽量处于关闭状态,防止由于空气流动造成污染。如果手术过程有参观,参观人员要固定在手术床下方观看,保持安静。2)加强无菌技术管理:无菌技术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首先要保证手术器械和用品的清洁消毒,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或才环氧乙烷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针对患者的手术部位要确保术前在病房进行好清洁、规范消毒,并让患者换上消毒的病员服、帽子、鞋套等;手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主要途径,而眼科手术的精细化,更要求医护人员对手部的清洁规范化。在术前手术人员洗手要确保清洁效果,按要求进行清洁消毒;手术过程中,对手术器械、敷料浸湿等,如疑似污染,要立刻更换;手术后在给患者眼部滴眼药水、涂眼药膏时,要确保医护人员已规范化洗手。3)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患者的术中护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因手术的时间较长且其自身免疫力低,因而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术中要注意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的监测,并在手术结束时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对其注射抗菌药物和激素,预防感染的发生。4)取得患者充分配合,缩短手术时间。眼科手术因其本身的特点,要求极其细微,因此取得患者配合是手术能够顺利成功的重要部分。在手术前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充分沟通,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让患者了解手术中可能出现的一些感觉和痛觉,这样在手术过程中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才能明确告诉手术护士,以便可以及时进行处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的机会及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1.2.3术后防控策略

按照操作规程摆放和清洁消毒各项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等,要先采用流动自来水进行初步的清洗,然后采用l∶150(按中等污染程度配制酶洗液)适酶浸泡并清洗,再采用流动自来水、蒸馏水依次进行冲洗,在擦干之后再进行上油操作,将器械保护套套上后包装消毒。术后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对手术室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主要实施卫生湿式消扫,完成清扫后进行规范的空气消毒操作,使手术室内环境术后时刻保持合乎标准的清洁消毒状态。术后加强对患者的访视,将术后需要患者掌握和遵守的注意事项解释清楚,尤其是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要保护术眼(避免术眼受到外力冲击,避免创口被污染)和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滴眼药,同时对病房内探视人数和次数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病房内环境达到标准的清洁消毒状态。

2结果

2.1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对照组中发生感染13例,感染率为6.74%,患者年龄等多项因素均是导致患者感染的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感染率比较观察组感染率为1.71%(2/117),低于对照组的6.74%(13/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7,P<0.05)。

3讨论

预防和控制感染是眼科手术成功和患者术后恢复的关键。而预防、控制感染就要对手术的全过程进行。术前患者的心理准备、医护人员的规范洗手;术中的无菌化操作、保持手术环境的安静和清洁;术后对患者有针对性地使用药物。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进行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本组病例未发生一例眼内感染。眼科手术感染风险是多方面的,一旦出现感染,会加重患者身体和精神方面的痛苦,增加经济负担,因此,医患要充分认识到眼科手术感染所产生的各类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规范化的操作意识,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

参考文献

[1] 梁燕崧,李利萍,陈婉君,等.优质护理在眼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07):96-98.

[2] 柯山,杨冰芝,莫劲松,等.眼科临床医师分层分级评价体系的初步建设——眼科手术RBRVS系数本土化[J].现代医院管理,2016,14(5):18-21.

[3] 高晶.眼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与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188,197.

[4] 张金梅,杜芬,唐晓荣,等.安抚及触摸护理对小儿眼科手术患儿心理应激反应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09):1253-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