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肺炎支原体感染儿科患者临床治疗探讨

童静芬

元氏县医院河北省,石家庄,051130

摘要: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侵入呼吸系统后,会导致鼻咽部、气管、支气管受到损伤,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则可能破坏粘膜层人侵深部,引发广泛肺炎。目前,肺炎支原体感染已经成为婴幼儿、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主要病原体。为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现对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关键词: 儿科支原体;感染肺炎治疗效果
DOI:10.12721/ccn.2022.1589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9/1-2019/12期间儿科接诊的患儿中选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该80例患儿均因支原体感染肺炎入院接受治疗,依据患儿治疗方法存在的差异对其进行对比小组的划分。该80例患儿中女性患儿例数相对较多,有45例,剩余患儿均为男性;患儿年龄存在一定差异,最小患儿仅为8月龄,最大患儿为8岁,由此计算得出(3.24±1.12)岁是该80例患儿的年龄平均值。研究组人员就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深入对比,对比结果显示不会对研究造成影响,P>0.05,因此可开展进一步的对比研究。
1.2治疗方法
常规治疗添加红霉素治疗手段给予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40例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治疗方法整理如下:第一,医护人员需要做到对患儿临床资料和实际病情的全面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采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开展对症治疗;第二,小儿红霉素剂量按20~30mg/kg与5%葡萄糖溶液配制,分2~3次静脉滴注,需要将红霉素浓度控制在1%~5%以内。患儿需要接受连续7天的治疗,护理人员需要严密关注患者注射过程中的身体反应;第三,医护人员每天对患儿病情进行检查,在患儿病情出现明显好转后的第二周将静脉滴注改为口服药物治疗,患儿共计需要接受为期3周的对症治疗。
观察组的40例患者除了接受常规发热治疗外添加阿奇霉素治疗,应用此种治疗手段的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医护人员通过对患儿临床症状的观察制定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方案,给予患儿退热、止咳以及化痰治疗;第二,阿奇霉素按10mg/kg与5%浓度的葡萄糖溶液配制,配比浓度是1毫克阿奇霉素对应1毫升葡萄糖注射液,患儿需要每天接受1次治疗,持續3-5天;第三,患儿第二周将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改为口服治疗,连续口服治疗2周时间,详细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临床反应。
1.3疗效评定
治愈、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是本次研究中患儿临床治愈效果的评定等级,其中治疗痊愈的情况指的是患儿X线检查结果显示肺部阴影全部消失,痰液培养结果显示不存在肺炎支原体的情况;患儿X线检查结果表明其肺部大部分阴影消失且痰液检测结果无肺炎支原体的治疗情况称之为显效;治疗有效的患者为大部分肺部阴影范围缩减,小部分完全消失,痰液中肺炎支原体量也大幅度降低;无效患者指的是治疗后不满足上述任何一条治疗效果的患者。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为本次研究中所应用的统计学软件,所有文本资料和数据分析均对其进行应用,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的同时实行卡方检验,P<0.05则代表本次研究符合统计学原则,具有一定价值。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分别对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应用,接受相同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存在一定差异,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对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实际状况,其数据存在较大差异,P<0.05。

3、讨论

对于支原体感染肺炎而言,其主要发病原因为支原体感染,属于儿童高发疾病之一。对于患有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患儿而言,通常情况下会存在少量肺泡炎症渗出物,甚至部分患儿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并发肺气肿、肺实变以及灶性肺不张的情况,直接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后续成长,对于年龄相对较小的患儿而言,因其抵抗力较低还会导致死亡的可能,所以需要给予患儿及时有效的治疗。
明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感染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深对疾病发生、临床特征以及发展过程的了解与认识,可以为临床诊疗方案的优化选择提供有效的指导。本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逐渐提高,其中,6~8岁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最高。究其原因在于,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学龄阶段儿童在公共场所停留的时间较长,学校人口密集,肺炎支原体有了传染渠道,感染率增加。同时,肺炎患儿的肺炎支原体伉体阳性率较高。究其原因在于儿童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肺泡数量较少,肺脏含气少、含血多,呼吸代偿能力较弱,黏膜纤毛对病原菌的清除能力较差,因此容易出现肺炎支原体感染。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风险加高。因此,家长应做好对疾病的预防,多观察、提高警惕。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社区医疗服务站,必须做好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等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有条件的情况下定期筛查,以控制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结语:综上所述,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诱因,呼吸道感染部位、年龄是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风险因素。针对儿科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开展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准确评估是否存在肺炎支原体感染,以选择更有效、安全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儿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佟丽.探析在儿科支原体感染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39):27-28.
[2]林佳英,尚勇,林昌勇.琥珀酸氢考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伴哮喘发作患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12):42.
[3]郭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