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雷伟健

清远市清城区横荷街百加小学,511500

摘要: 随着目前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城镇化也在不断的推进当中,很多农村当中的青壮年劳动力因为在农村当中没有办法有效的解决就业有关的问题,所以只能选择进城务工,但是在进城务工的过程当中也存在一些工作时间比较长且不稳定的问题,导致孩子只能留在农村当中。这也导致农村当中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在如今时代发展当中,虽然留守儿童的数量有所降低,但是却依旧存在着很多教育的问题,因此本文笔者在文章当中探索了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DOI:10.12721/ccn.2025.1600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留守儿童是社会当中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在长期以来,不管是这部分儿童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城镇化在如今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也是一项必然的趋势和阶段。所以教师在为小学阶段的留守儿童开展学校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认真分析留守儿童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手段,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提升受教育的质量,发展综合素质。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受教育上存在一些不平等对待

在目前依旧有大部分农村地区存在着一些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特别是在一些长辈身上,这些思想尤其的根深蒂固。总是认为女孩没有必要去接受教育,很多家长并不关注女孩子的学习情况,甚至在如今的时代中依旧有一部分女生出现没学上的情况。在很多父母的眼中,女孩子不需要上学,到年龄嫁出去就好了,但是如果换成是男生,在很多老人的思想里男生必须要上学才有出息。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得农村当中很多家庭将教育的重心都放在了男生的身上,让女生在受教育方面受到了很多不平等的对待。

(二)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方面缺乏正确引导

大部分农村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一部分也是在亲戚家生活,在这种隔辈的教育当中,大部分家长与学生都出现年龄差距较大的问题,所以家长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代沟。同时农村中很多长辈文化水平不高,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也没办法给予帮助。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存在了一些厌学的现象。由于在学生的实际生活当中家长并没有重视到学生的学习方面,这也导致家长对于学生在学校当中学习生活的情况一无所知,更别提去指导孩子们进行正确的学习。相对比来说,在目前很多城市当中的教育,学生除了会受到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在课余时间还会参加各种补习班,进行查漏补缺。

(三)教育当中软硬件设施存在一定的不足

在农村为留守儿童开展的教育方面,大部分学校软硬件设施与城镇当中的学校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通过网络和相关的教育研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很多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学校当中,教室里往往只有一些比较简单的桌椅板凳这些设备,也就更别提多媒体或者图书馆这一类设施,在教育团队当中,很多专业、优秀的教师并不愿意到农村中任教。所以乡村中教师资源匮乏,很多教师甚至并不具备专业性。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容易出现教育问题的因素,让学生没办法看到外面的世界,无法拓展视野,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留守儿童在综合素质的培养得不到全面的发展

在我国大部分农村所开展的小学教育过程当中,很多教师往往太过注重学生成绩,总是认为成绩就是衡量学生一切发展的标准,很少为学生们开展一些课外的综合活动,忽视了学生的综合发展,这也导致农村当中的学生很少会出现自己的特长。另外,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因为有大部分农村语言的遗留问题,导致学生和教师、家长之间都是运用方言来进行交流,这也并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1]

二、留守儿童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家庭观念的原因

因为农村当中的物质比较匮乏,有一些进城务工的父母总是认为给孩子提供相关的物质基础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帮助,所以在家庭教育当中普遍存在着一种只注重养而不重视育的教育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外出务工,导致学生们缺乏了相关的家庭教育功能,很容易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迷失方向。家长平时回家以后问的最多的也就是孩子们在学校当中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就会将全部的责任都归结到学校这一方面上。

(二)学校设施和教育方法的原因

因为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都是因为经济问题,所以选择漂泊在外,这也导致学校几乎成为了这些留守儿童的托儿所。但是在农村当中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问题。很多农村当中的学校和教师并没有紧随时代教育发展的潮流,转换自身的教学理念,依旧是运用着传统的应试教育来进行教学的开展,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的学校当中,只要学生成绩好,教师就会将德体美这些德育教育的方面抛之脑后。很多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理念,会将教育的重点都放在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身上,对于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了比较差的态度,导致优差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对比。另外在农村当中一些交通、生活条件等方面都比不上城镇当中,所以很多优秀的教师并不会走入到农村当中,直接导致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再加上留守儿童这个队伍在不断的扩大当中,教师们精力有限,也无法认真关注到每一个留守儿童。

(三)留守儿童自身个性原因

在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各个方面的可塑性都是比较强的,但是身心发展还较为幼稚,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是非价值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没有办法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会出现厌学或者怠学的现象,沉迷游戏从而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还有很多学生因此产生了一些较为叛逆的心理,大人管的越严,内心就越是反抗。留守儿童因为在父母这一方面上缺乏一定的关心,导致学生的个性会逐渐变得比较孤僻、冷漠,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2]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家长需要强化责任意识

家长在参与学生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明确父母的教育义务,并不仅仅只是将学生养大就可以,更需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正所谓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现实生活的过程当中,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言行举止都是会受到父母的影响和教育,从中折射出父母的教育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留守儿童教学的过程当中,可以将教育的类型从完全留守型调整为半留守型。通过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引导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尽量留下一个人在家庭当中照顾学生。这也是在目前针对留守儿童缺失家庭教育所能够出现的一种作为完善的解决方法。只有父母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做好学习方面的监管和督促,为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并且经常与学生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在学校当中的学习情况。除此之外,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教师也需要转化教育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鼓励子女多读书、多长见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校当中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引导父母进行参加,在开展之前,教师也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并且选择学生父母在家的情况下进行活动的开展,从而为家长能够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到因材施教

在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教师也需要意识到在学习当中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用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优或者差。需要更深层次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潜能,强调多个方面的综合发展。在平时教师也可以在班级或者学校当中组织一些集体型的活动,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加,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教师在平时的生活过程当中也需要多关心一些差生,了解这部分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从内心上帮助学生避免自卑的心理,为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学校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定期在学校当中组织一些集体性的活动,比如针对体育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在学校当中为学生开展运动会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进行表现。对于比较喜欢阅读的学生,教师也可以为他们收集各种各样的书籍,在学校当中定期开展阅读活动。

(三)政府应该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农村当中留守儿童教育的财政拨款,使学校能够真正缩减农村与城市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地区之间教育的平衡。从而在这一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人才引进战略,提供优秀的待遇,引导优秀教师能够走入到农村当中,为缩小教育差距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政府也应该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福利,以促进生活之间的公平,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当中的经济,真正做到因地制宜,从根源上减少青壮年进城务工的数量。[3]

例如,政府可以在学校当中设立专项资金,为留守儿童建造图书馆或者体育馆这一类公共设施。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来感受到多样化的知识来源,从中丰富自身的眼界。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如今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也在不断推动,在这一过程当中,大部分农村的劳动力进入城镇进行务工,导致农村当中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比较频繁。农村的教师应该积极的去探索留守儿童教育当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淑艳.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智慧,2021(20):5-6.

[2]石勇,黎江,杨雪琴,廖玲,余玉亭.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J].农家参谋,2020(17):31.

[3]董红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30):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