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儿童鼻窦发育
和成人已经发育成熟的鼻窦不同,儿童的鼻窦尚且处于动态的气化发育中。研究表明,处于0~1岁的儿童上颌窦气化率是84%,5岁以后才可以全部气化,上颌窦底达到鼻底水平约在12岁时。筛窦气化率在0~14岁儿童达100%,达到成人大小在12~14岁时。年龄<1岁的儿童蝶窦没有气化,蝶窦气化率达100%时需要在7岁以后。年龄小于5岁儿童额窦没有气化,额窦气化率达95%是在10岁以后,蝶窦和额窦完全发育需要在青春期的中后期。
2. 急性鼻窦炎
(1)发病
急性鼻窦炎是持续时间少于3周的鼻腔和鼻窦黏膜的炎症。诱因有环境刺激物、病毒感染和细菌或真菌等。对于细菌性鼻窦炎,起因通常是病毒性的呼吸道感染导致黏膜炎症,致使鼻窦通气障碍、鼻窦内的的分泌物阻滞继而诱发细菌性感染。儿童急性鼻窦炎常见病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常见的病状有怕冷、食欲不振、头痛或部分疼痛等。
(2)危害
容易致使眼眶并发症、脑膜炎、视力问题、嗅觉问题等并发症的伴发。其中视力问题是指如果感染扩散到患者眼窝,有导致视力的下降甚至失明的可能。嗅觉问题:鼻窦炎导致的鼻塞有可能导致暂时或永久的嗅觉失明。
(3)诊断
出现最少有两个主要表现或一个主要表现和一个次要表现时可怀疑急性细菌性鼻窦炎,主要表现具体有面部充血、低氧或缺氧、鼻塞、脓涕等;次要表现有口臭、咳嗽、耳痛等。急性鼻窦炎的症状经常和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症状相似难分辨,当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者出现上面的症状时临床医生诊断是否是急性细菌性鼻窦炎。
初步诊断:初期病症:持续性的流涕或咳嗽情况一直没有改善;病症加重:初次病情有所好转之后再次复发且有更严重的趋势;病状严重:体温超过38摄氏度且分泌脓性鼻分泌物超过三天时间。
医疗器械检查:利用鼻内镜观察鼻窦来获得鼻窦内的样本。大部分的患者的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异常,但和病毒性的上呼吸道感染难以区分,所以用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不大。
(4)治疗
急性鼻窦炎的常见病症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大部分患者可以自愈,少部分患者在伴发细菌性感染使需要抗生素治疗。轻微病状的患者在治疗初期密切观察,先不用药。若在4天内病症没有改善再使用抗生素治疗,急性鼻窦炎最常用药物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如果患者的病症在药物治疗后5~6天内没有改善需要更换药物。患者在常用抗生素后有了抗性致使病效不见好转,这时可采用直接抽取的方式或鼻内镜的方式来获得鼻窦内的标本,然后标本再经过药物培养后可选择敏感性的抗生素来治疗。而对于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像过敏性鼻炎、哮喘等有区别的用药。
3. 慢性鼻窦炎
(1)发病
幼儿慢性鼻窦炎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腺样体疾病,即腺样体肥大容纳了细菌致使阻塞鼻孔导致慢性鼻窦炎。此外年龄稍大的儿童的主因就是变应性鼻炎,其中最重要的是鼻腔鼻窦结构:它的异常促进了慢性鼻窦炎的发展。且还有一些系统性的疾病可促进儿童发生慢性鼻窦炎的发展,具体如囊性纤维化、免疫缺陷等。
(2)危害
慢性鼻窦炎因长期的鼻塞甚至头痛,会致使儿童出现了降低儿童记忆力的情况,影响思维敏捷,从而影响到生活和学习。其次慢性鼻窦炎的发展可能诱发扁桃体炎、中耳炎等病。最后慢性化脓性鼻窦炎若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有发展成为骨髓炎的可能。
(3)诊断
诊断慢性鼻窦炎应具有两种或超过两种的病症表现,具体有鼻塞;流涕;咳嗽;受否存在过敏史,若有进行检查。CT检查若非必要患者轻易不要尝试,其有放射损害的可能,要慎重对待。
(4)治疗
儿童的治疗首选药物治疗。据研究声明抗生素的治疗时间应最低不小于10天。而首选的治疗药物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盐。对于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以使用克林霉素治疗至少3周的时间,难治愈的患者可延长到11周。对于经常使用抗生素而产生抗性的患者,可利用药敏来得到敏感抗生素使用,还可以利用鼻用激素、鼻腔盐水冲洗等有效辅助治疗手段。鼻用激素效果:缓解黏膜炎症和水肿,改善鼻窦炎病症。鼻炎冲水可清除残屑,对局部的激素进入鼻腔与鼻窦起着积极的效果。而药物剂量最大化治疗失败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首选的手术手段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最佳患者年龄在≦12岁的儿童,对没有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有着较好的效果。
综上,儿童鼻窦炎切勿因病症不明显或感觉对生活影响不大而不重视,它可能导致记忆力衰退、食欲不振等严重后果。它的诊断主要根据鼻部病症和鼻内镜检查,而CT检查存在放射性损伤所以如非必要最好不用,抗生素的治疗方式是儿童治疗首选,临床治疗的重要因素是根据细菌培养来选择合适敏感抗生素。对于严重的鼻窦炎患者,在使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尽早进行鼻内镜手术,缓解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