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宋晓洁 唐溶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650000

摘要: 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将12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方式以及循证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脑水肿消失、肌张力恢复以及意识状态恢复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缩短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循证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2.1570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在围产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儿脑组织缺氧、缺血,进而出现病理改变,可能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原因包括胎盘早剥、子宫破裂、产时创伤等。且缺氧缺血性脑病会对新生儿的脑部组织功能造成损伤,影响新生儿的后续神经发育。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不断开放,新生儿数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但尚缺乏一种能够有效改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护理质量的方式。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的分支之一,循证护理以循证实践为基础,通过分析患者的实际病情,查阅相关文献、寻找类似病例,并结合护理人员自身的经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有学者指出循证护理在新生儿护理领域具有一定价值,本文主要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20年1月至2020年3月期间,将126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在我院分娩并接受治疗;(2)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相关诊断标准,并经过我院至少两位医师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排除标准:(1)排除患者严重的先天疾病的患儿;(2)排除家属不同意本次研究的患儿。对照组中包括患儿33例男婴以及30例女婴,观察组中包括患儿34例男婴以及29例女婴,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常规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以及病情状况,谨遵医嘱进行各项护理操作。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

观察组患儿给予循证护理方式,具体包括:首先科室建立循证护理工作组,回顾我科护理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各种不足,鼓励护理人员总结不足产生的原因,并对之前发现的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整理和归类,定时举行小组讨论,对护理人员进行循证护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2]。查阅有关资料以及成功护理的病历,筛选合适的护理方案。评估患儿的实际病情,制定相应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加强保暖工作、吸氧和营养支持等。动态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评估和分析循证护理的实施效果,结合患儿的实际状况将下一步护理计划进行动态调整。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脑水肿消失、肌张力恢复以及意识状态恢复等。同时比较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x±s表示,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即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所有的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脑水肿消失、肌张力恢复以及意识状态恢复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且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比较

截图1741658191.png3、讨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临床表现为呕吐、抽搐等,并可能出现脑水肿、颅内高压等并发症。目前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改善患儿受损的神经元代谢功能为主,另外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效果也关系着患儿的预后情况[3]。循证护理的主要原理是将临床经验与相关文献、病历相结合,与此同时参考患者的疾病表现、实际情况,获取证据,进而采取正确及时的护理措施。有文献指出循证护理方式对于缺氧缺血性脑病有一定的效果,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预后情况,加速其康复、降低治疗风险。本次研究表明发现循证护理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的患儿,且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与张晓园、关莉等研究者对理干预对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研究结果相似,印证了本次研究的有效性与可靠性[4]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相较于传统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缩短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文辉,冷建刚,李庆海,邵伟,方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12):1922-1924.

[2]孟红梅.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09):183.

[3]杜红艳.循证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016(012):123-124.

[4]张晓园,关莉.分析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