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为了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科室中收治的部分患者进行分析,采用不同管理方法对比的研究方式,以此探析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状况,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收治肿瘤内科患者220例进行分析,将患者分为两组,各组110例。所有患者的年龄范围处于39-68岁,中位年龄为(45.72±4.83)岁,资料可用于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使用护理风险管理。首先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要求相关人员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护理工作[1]。其次,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妥善管理。最后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件。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管理后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和护理投诉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计算发生率,通过发生人数÷小组总人数=发生率的方式,获取发生率,并将两组发生率进行比较。另外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统计,以患者满意度、服务规范、人员态度等三个指标进行护理管理质量的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产生了多种数据,其中有可使用(x̄±s)表示的计量治疗,也有使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的计数治疗,将所有资料统一纳入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完成双侧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中有2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3例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其发生率分别为(1.82%)、(2.72%);对照组中有7例护理风险事件发生、8例护理投诉事件发生,其发生率分别为(6.36%)、(7.27%);相比之下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管理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2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服务规范、人员态度等评分分别为(95.51±4.32)分、(97.32±2.61)分、(95.65±6.42)分;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服务规范、人员态度等评分分别为(83.73±5.72)分、(90.03±4.21)分、(89.91±4.33)分;相比之下前者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医院的组成结构中,肿瘤内科是重要的科室之一,也是收治肿瘤患者的重要场所,在该科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往往病情较为严重,预后效果不好,而且还有部分老年患者,除了肿瘤内科相关疾病外,还有一些老年基础性疾病[2]。另外肿瘤内科护理人员具有年轻化的特点,部分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在护理期间,往往会出现疏忽、遗忘等现象,从而导致各种护理风险的发生,这也是护理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所以,为了提高护理质量,肿瘤内科应该加强护理管理工作的实施,将不良事件清除,以此提高护理质量,避免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
就护理风险管理而言,其是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对于护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较为重视,并通过分析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整体质量。将其应用到肿瘤内科中,能够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同时还能够提高科室的管理能力、综合能力,对医院名誉有一定的维护作用。本研究表明,观察组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后,其无论是不良事件发生率,还是护理质量,均优于使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既能提高护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能够促进护理整体质量的提高,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常勇.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1):219-220.
[2]芦蒲.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79):133,187.
[3]徐宁.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31):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