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陈海央 胡丁尹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人民医院

摘要: 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糖监测的现状及影响血糖监测的相关因素,为糖尿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06月至2022年12月在本院及医共体单位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通过研究者自行设计的《自我血糖监测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对血糖监测的认知情况和影响因素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其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血糖仪拥有率为65%。没有血糖仪的原因排名第一的是“复诊时回院监测即可”占33.3%;影响血糖监测的主要因素“不知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占45.00%,未接受过相关教育占40.8%”,只测空腹血糖占88.3%”。结论: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不容乐观,监测频率低且缺乏专业人员指导,因此,加强糖尿病患者教育,让患者意识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进而提高血糖管理。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现状;影响因素
DOI:10.12721/ccn.2023.15706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根据201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第7版报告中显示,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数达到4.15亿,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6.42亿。而我国是糖尿病患患者数最多的国家,2015至2017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全国31个省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1]。作为糖尿病治疗五架马车之一的SMBG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组成部分,建议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需进行SMBG[2],其结果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制定合理的降糖方案,反映降糖治疗的效果并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目前我国患者对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视度不够,执行力较低,已有研究表明能够进行自我血糖监测的患者仅占11.9~37.1%[3-4]。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本县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以便后期制定个体化有针对性的糖尿病血糖管理教育,增加患者对血糖监测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其规范监测的依从性。

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06月~2022年12月在本院及医共体单位住院及就诊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糖尿病诊断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患者语言沟通能力正常,无严重并发症者,遵循自愿原则。其中男63例,女57例,年龄均大于18周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者40例,初中学41例,高中/中专/技校23例,大学及以上16例,糖尿病病程5年以上53人,5年以下67人,生活方式干预加药物治疗107人。

2 研究工具

参考硕博论文问卷,咨询糖尿病专家意见,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问卷星的形式,对缙云县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医疗费用、糖尿病病程、血糖监测方式、监测频率、监测时间点、血糖监测相关知识、影响血糖监测的主要因素等。

3 结果

3.1 患者自有血糖仪情况

研究对象有便携式血糖仪者78例,无便携式血糖仪者42例,即血糖仪拥有率为65%,没有血糖仪的原因排名第一的是“复诊时回院测量即可”,为33.3%,价格昂贵及怕操作复杂,不会测量各占28.6%,详见表1。

3.2 患者监测时间点

患者空腹血糖监测:105例(88.3%),餐后血糖监测:67例(56.7%),有低血糖表现时监测:33例(27.5%),睡前血糖:36例(30.8%),详见表2。

3.3血糖测量频率

血糖监测频率参差不齐,排名前三分别为,一天三次占25.8%,感觉不舒服时才监测占20.8%,一天一次占19.2%,详见表3。

3.3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主要因素

不知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占45.0%,未接受过相关教育占40.8%,不知可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及没必要定期监测占26.7%,详见表4。

表1 糖尿病患者无便携式血糖仪原因1.png表2  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点2.png表3  血糖测量频率分布3.png表4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主要因素4.png4 讨论

SMBG 是糖尿病综合管理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糖尿病联盟[5] 、美国糖 尿病学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ADA)[6] 和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7]等机构发布的指南均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按需进行SMBG,尤其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用SMBG能改善其代谢控制,有可能减少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目前我国血糖监测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监测数据少、数据评价少、临床指导少、血糖监测个体化处方少、行动少[8]。此次调查SMGB者中大多数仅监测空腹血糖(占88.3%),而从很少监测餐前(34.2%)、餐后(56.7%)、睡前及夜间血糖(30.8%),高达45.0%的患者不知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对SMBG不重视,认为没有必要对血糖进行定期监测,40.8%的患者未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觉得自己不会操作血糖仪占28.3%,不知可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及没必要定期监测各占26.7%,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存在主动性差,监测频率、监测时间点欠合理,缺乏血糖监测知识等情况。血糖监测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①不同时间点血糖的定义及临床意义: ②个体化的血糖目标设定值: ③血糖监测频率;④高血糖的症状及处理;⑤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⑥血糖仪的维护;⑦血糖试纸的采购与保管;⑧不同血糖测定方法的意义,如毛细血管血糖、动态血糖监测等:⑨记录血糖日志:⑩遵循医生制订的用药方案,定期复诊。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高血糖的患者,可通过监测血糖了解饮食和运动对血糖的影响;使用口服降糖药控制高血糖的患者,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血糖,或者在就诊前1周连续监测3 d,每天监测7次(三餐前、三餐后2 h、睡前);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可根据胰岛素治疗方案监测血糖。 前糖尿病还是一种不能治愈只能控制的终身疾病,是一种非常需要自我管理的疾病 ,自我血糖监测在糖尿病自我管理中至关重要。加强血糖监测 ,将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或附近 ,就可以有效的降低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从而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家庭和社区的疾病负担。

参考文献

[1] Li Y, Teng D, Shi X, et al. Prevalence of diabetes recorded in mainland China using 2018 diagnostic criteria from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national cross sectional study[J]. BMJ, 2020, 369:m997. DOI: 10.1136/bmj.m997.

[2]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年4 月第 13 卷第 4 期 Chin J Diabetes Mellitus, April 2021, Vol. 13, No. 4

[3] 戴 蓉.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J].实用医药杂志,2015,32(9):845-846.

[4] 牛凤英.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4,5(6):67-68.

[5]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Global guideline for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4, 104(1): 152. DOI:10.1016/j.diabres.2012.10.001.

[6]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7. Diabetes technology: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21[J]. Diabetes Care, 2021, 44 Suppl 1:S85S99. DOI:10.2337/dc21S007.

[7] National Institute for Clinical Excellence. Type 2 diabetes in adults: manage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EB/OL]. (20151202) [20201216]. https://www. nice. org. uk/guidance/ng28/chapter/Recommendations#selfmonitoringofblood-glucose.

[8] 周健,贾伟平.糖尿病管理之血糖监测处方[J].中华内科杂志,2016,55(3):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