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高不下。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急诊护理流程存在许多不足,如响应时间长、效率低下、护理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和生存质量[1]。因此,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选择我院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探索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9月-2023年9月收治我院的84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21例,年龄:42-79(岁);对照组42例,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龄:41-80(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方式:患者入院后,实施交接,为患者做各项检查,实施相关检验工作。
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式:
建立快速反应机制:1.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认识和诊断能力,确保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2.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要求。3.建立绿色通道: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优先就诊、检查和治疗的通道,缩短患者等待时间。
优化接诊流程:1.提高接诊效率:通过优化接诊流程,减少患者在接诊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提高接诊效率。2.快速评估病情:接诊护士应迅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判断患者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并及时通知医生。3.做好患者信息登记:准确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症状等,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加强心电图检查和诊断:1.提高心电图检查速度:通过增加心电图检查设备和人员,提高心电图检查的速度,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得到诊断。2.加强心电图诊断能力: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电图诊断培训,提高其诊断能力。3.建立心电图诊断标准:制定统一的心电图诊断标准,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优化急救措施:1.快速给予溶栓治疗:对于符合溶栓治疗指征的患者,应尽快给予溶栓治疗,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2.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3.加强心电监护: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3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用时与抢救成功概率。
1.4统计资料
使用SPSS26.0软件,使用[n,(%)]与(x̄±s)作为计量资料,卡方与T检验。P<0.05,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抢救时间用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分析两组患者抢救时间用时与抢救成功概率[x̄±s分钟](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抢救时间用时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概率高于对照组(P<0.05)。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显著缩短抢救时间。首先,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其次,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最后,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首先,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其次,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外,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最后,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降低病死率: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显著降低病死率。通过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通过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合理的分工和协作,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最后,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综上所述,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对抢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卓君,冯晓静,梁慧娟,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21,28(6):837-838.
[2]刘斌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及满意度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9):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