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论马克思理论的哲学属性和科学属性

杨圃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延安市,716000

摘要: 马克思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主要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的国家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具有极大影响,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马克思理论是是科学的理论,是哲学的理论,是能够指导社会实践与发展,并能够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理论。本文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内容,科学属性和哲学属性,加深对马克思理论的认识与理解,体验马克思理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理论;科学属性;哲学属性
DOI:10.12721/ccn.2022.1571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马克思理论曾经指导了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共产主义革命运动,并且仍然在指导着当今全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国际局势和国家建设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重新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刻理解马克思理论的科学属性和哲学属性,坚定不移地坚持共产主义发展道路,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一、马克思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理论的三大部分,包含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世界的认识,发展状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主要观点,是无产阶级运动的革命指南。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性的吸收了20世纪40年代各个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分析了当时社会发展的现象及其深层次原因,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理论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现象或者学科进行研究,而是深刻把握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对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总结,把握了事物的发展方向,并且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深层次的指导。马克思理论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既向人们介绍了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又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

二、马克思理论的科学属性

2.1马克思理论来源于古典哲学与革命实践

从马克思理论的来源和任务讲,马克思理论继承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对世界优秀文化思想的整合,批判,概括与发展,更是对社会实际现象进行的理论总结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大部分,对于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认识与实践,量变与质变,整体与部分,以及矛盾运动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肯定了人类的主观能动性,总结了历史发展规律,塑造了人类的世界观与历史观,指导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生产和发展的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矛盾,肯定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指明了无产阶级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与治理提供了指导意见。马克思理论在20世纪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获得了大量的实践成果和总结,正确的反映了现实的状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是对世界的科学认识。马克思理论代表了广大工人阶级的利益,维护了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反对了资产阶级对于工人的压迫和剥削,为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的解放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指导,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2.2马克思理论拥有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上来讲,马克思理论包含了政治经济哲学各方面的内容,拥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依据,不仅具有理论性,而且具有实践性,能够有效的指导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指导共产主义事业发展。马克思理论揭示了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运动变化中的客观事实,深刻地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正确地处理自身与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马克思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压迫性和剥削性,把握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律,反映了阶级矛盾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提供依据。

2.3马克思理论是不断发展的理论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讲,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僵化的理论体系,而是能够随着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是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理论与俄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运动,建立了共产主义国家;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指导了中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并且指导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在俄国,列宁,斯大林等人发展了马克思理论;在中国,马克思理论又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发展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指导着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马克思理论在当代依然具有适用性。当代许多社会现象和政治经济发展变化方向都可以用马克思理论来分析。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依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框架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依然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符合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生产的社会矛盾理论。不论当今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如何复杂,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发作,以及人的认识根据现实不断发展变化的规律等马克思理论在现代社会依然振聋发聩,历久弥新。

2.4马克思理论经受住了实践检验

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马克思理论不是建立在空想之上的空中楼阁,而是被无数共产主义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证明具有高度正确性的真理。经过百年的发展,马克思理论不但指导了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而且指导了新中国的建立以及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和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建设的信念,帮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西方国家的威胁与入侵,使人类坚定的站在无产阶级这一边。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哲学属性

3.1马克思理论是追求智慧的学问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热爱智慧,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理论,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现象的深切思考,产生于人类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活动,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人类社会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指导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学问。

3.2马克思理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丰富和发展于无产阶级反抗封建统治者和资产阶级剥削的革命运动,指导并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反映了人们要求推翻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的愿望,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并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展成熟,与各国实际国情相结合。

3.3马克思理论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一定的自然知识,思维知识和社会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既包含世界观,也包含方法论,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正确把握了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为科学研究和社会革命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4马克思理论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

马克思理论讨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于物质世界的发展具有反作用。人类可以把握客观规律,利用规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结束语

马克思理论是科学性,哲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结合,指导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自己。马克思理论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性以及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必然性和为无产阶级政权建立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指导。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应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坚定国家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国东.论马克思理论的哲学属性和科学属性[D]. 东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