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时期航空装备维修质量安全的思路探索

庞莉 赵勇恒

95926部队,吉林长春,130000

摘要: 航空装备作为运载工具,其安全稳定性能至关重要。航空装备维修工作,是提高航空装备系统作战效能的重要保障。科技的飞速发展,航空装备构造的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方法也在更新迭代,维护工作技术需要树立现代化理念,才能适应新变化、新形势。本文从航空装备特点及现状,以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航空装备进行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航空装备;维修质量;安全思路
DOI:10.12721/ccn.2023.1570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军事航天装备的高科技含量日益增加,愈发依赖维修保障能力。近年来,国内外接连发生的多起波音飞机失事重大安全事故,也给加强航空装备维修工作敲响了警钟。

一、新时期航空装备维修质量特点分析

航空维修质量管理,是从全面分析影响装备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入手,进行现代化管理,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有组织地进行专业维修。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和成本问题

飞机维修质量有序维修,可以最大程度确保飞机飞行的良好运行状态。一旦管理上有漏洞,维护就容易出问题,会造成飞行安全隐患,轻则引发飞行事故,重则导致飞机失事。若飞机发生坠毁,整个航空单位都会受到极大影响,经济角度看,一架飞机几千万美金,单位的名誉受损,乘客的生命更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近年来,新型航空装备不断改造升级,出动的频率和强度,都大幅度提高,航空装备维修工作面临的挑战十分巨大,任务十分繁重。

2. 技术难度问题

随着大数据技术、微电子通信技术、量子隐身技术、激光制导技术等高新科技不断使用,航空装备的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设备的软硬件配套十分复杂,一旦某个设备失灵,检测难度很高,损伤模式表现复杂,装备维修质量的好坏,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都对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1]

二、影响航空装备维修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国防实力的提升,对航空装备的综合保障投入力度逐年加大,严格的R&M设计使维护水平不断提高,促进航空装备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发展,与外军特别是美军的技术代差明显缩小。但是由于受到维修理念落后、维修网络升级不及时等问题局限,当前航空装备使用维护中基本存在维修时效性不高的情况。

1.人为因素

维修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是能否做好维修保障工作的决定因素,只有高素质才能有高质量。抓住了人,才能抓住维修质量安全的根本。

2.装备因素

主要表现在装备维修的难易程度,维修工具设备状况的良好程度,配套工具是否种类齐全,装备维修类型是否可以满足实际维修需要。维修模式陈旧、手段落后,会影响维修进度。

3.环境因素

高温、高湿、高污染、强噪、强光、强振、强磁等恶劣的维修环境,会对维修人员的身体和思想状态产生影响,是直接影响航空装备维修质量与安全的客观因素[2]

4.管理因素

维修组织管理机构和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就会发生工作无人管、质量无人抓等现象。装备维修法规制度、规程不完善,更新不及时、执行不严格,可能导致航空装备维修质量低下,安全没有保障。

三、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的措施分析

在当前日益严峻的国内外安全形势下,必须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抓好航空装备维修工作。着眼航空装备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用先进的理念,引进现代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实施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航空装备维修保障工作有效性。

1. 强化责任意识

要通过对各类维修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教育,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激发广大维修人员立足本职干工作的热情。针对每起航空装备质量安全问题,要对照反省,深刻查找自身存在的类似问题,及时总结当前装备维修存在的困难和隐患,依靠组织进行彻底的整改,制定好对策办法。要针对每年季节转换、大项任务变更、新旧难易科目转换和重大任务前期,都要着眼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维修装备、不同的维护经验、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安全分析预判隐患,超前进行维护保养。

2. 强化队伍建设

要超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和人员培训工作,与有关厂家或科研单位建立代培代训联系,可以进行分批次并且区分专业组织技术人员进行轮训。采取多种方式,可以是到厂家进修、邀请专家授课、跟随厂家技术人员随学等方式。可以选送思想政治扎实、业务技术精良、战斗作风过硬的技术骨干到院校定期培养充电,学习先进的维修理念,掌握新的维修保障技能。可以组织技术好的骨干进行集中攻关,特别是针对理论技术难点和多发性危险性疑难故障。要不断强化实践锻炼,在遂行重大任务,在近似实战的氛围环境里,组织维修保障实战演练,磨练维修人员强大的战斗心理和扎实的工作作风[3]

3. 强化网络技术

一方面建立数字化远程装备诊断网络系统。创建公共源数据库(CSDB),统一产品信息通用格式,包括使用流程、技术数据、故障排除案例以及其他的交付系统数字档案等。依托互联网络数据库,通过搜寻故障处理案例、装备设计以及装备测试等数据,对航空武器装备的故障原因进行诊断,提供故障处理方案。远程专家网络会诊信息服务,使用网络会话或者文本的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实时对话,跨区域的协同会诊,分析航空装备部分疑难故障维修办法。另一方面,建立航空维修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以下几个方而的子系统:库存数据系统,该系统通过全空军信息网络管理各单位的备件供应和航修厂及备件仓库。可以实现全空军备件和修理的统一管理。维修信息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对维修信息进行分析,为科学维修提供决策依据。技术通报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掌握每份技术通报的落实情况。飞行时间控制系统,该系统主要是掌握每架飞机的使用情况。重要部件跟踪系统,掌握各种重要部件,如发动机,机载雷达其寿命和状态,便于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结语

当前,国际周边安全威胁日益增大,航空装备维护保养水平质量,直接关系到军事斗争准备。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确保航空维修质量和安全,需要加强航空维修质量控制工作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实现对航空装备质量问题进行动态信息采集,实时处理,高效评估,真正实现航空装备维修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并且随着智能化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装备维修也要朝着这方面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胡文然. 加强航空装备维修质量管理与安全的实践与探索[J]. 装备维修技术, 2020(1):1.

[2] 王少杰, 孙刚, 李卫斌. 浅析航空装备维修常见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 装备维修技术, 2019(3):1.

[3] 徐礼铭. 航空装备维修质量管理与安全[J]. 商品与质量, 2018, 000(046):245.

作者简介:庞莉1981.5,女,硕士研究生,山西运城人,研究方向:航空机务;

赵勇恒1980.6,男,本科,山西运城人,研究方向:航空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