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策略探究

王慧

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嵯峨镇屈家小学,713800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要了解到劳动教育课程在学生成长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并积极探索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完成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从而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其劳动习惯,为其全方位的发展助力。本文就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策略进行相关探究,主要讲述了如何激发学生劳动兴趣以及提高劳动教育的效率等。
关键词: 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5.1600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劳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中小学劳动教育应顺应从课堂走向实践、从传统走向创新、从单一走向融合的发展趋势,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体验和感悟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现阶段小学教育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学生的的劳动意识淡薄

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科学技术也高速发展,不用再担心温饱问题,容易形成一种不需要劳动的错觉。并且有很多留守儿童,爸妈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由爷爷奶奶抚养,容易产生溺爱,大事小事都不用孩子操心,使孩子缺乏必要的锻炼,从而导致其劳动意识缺失。同时,学校层面也出现了异化劳动教育的现象,比如在有些学校里并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是把劳动教育当作惩罚手段(学生犯了错就用劳动来承担)、休闲方式(毕业班学累了,就把劳动作为放松方式)。

(二)学校的劳动教育落实不到位

国家出台了很多文件和相关政策,指出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出现打折扣、流于形式的现象。在传统教育背景下,家长和教师都追求高分数,对劳动教育有所忽视,或是不按照规定开展和实施相关课程,弱化了劳动教育;学校也未形成课程贯彻落实的监督体系,管理比较松懈,这也是劳动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解读

(一)劳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抓手

劳动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为宗旨,学生的全面素养自然包括劳动素养,那么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也必须开展劳动教育,借助劳动教育的内容来培养学生。同时,学生在参与和加入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强健体魄,珍惜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乐于与他人分享的习惯。以劳促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是推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纽带,也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劳动教育也是一种包容性的教育,它是“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推动着其他教育的发展。

(二)劳动教育对小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小学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便是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小学阶段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初级阶段。小学阶段是基础阶段,能为其他阶段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树德、增智、强体、育美。

三、乡村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策略

(一)增加校内劳动教育途径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开展劳动课程的主力,要对自身所承担的责任有正确的认识。对此,各学校都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及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设置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及每个星期要完成的课时量。为保证课程的效果,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要为其布置相应的劳动任务,如打扫教室卫生、捡拾操场垃圾、安排眼保健操监督员等。为学生安排难度适中的劳动任务,能够提高其参与校园劳动的积极性,让其在多种环境下参与劳动、感受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为校园的卫生建设贡献力量。此外,学校要做好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营造优质的劳动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劳动意识树立提供支持。

(二)重在实践体验,激发劳动成就感

劳动是实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缺少了劳动,实践就不是完整的实践。劳动源于生活,只有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劳动,才能体会劳动的价值和乐趣。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包办代替过多导致学生缺乏参与劳动的机会。针对这些实际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在周三无作业日开展“家园劳动我最棒”实践活动,以家庭生活为基础,坚持做好自己的事,协助完成家里的事,适时布置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项目,如包书皮、扫地、拖地、整理衣柜杂物等,要出力流汗真劳动,不能简单地以拍照打卡为目的,必须参与完整的劳动过程,学生才能真正被触动,真切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劳动心得分享,收获劳动的愉悦感、自豪感、成就感,这才是一种有意义的劳动体验。

(三)引导学生树立劳动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素质,首先要让学生树立劳动意识,这不单是学校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对劳动的认识逐步从依从、认同到内化,对于“劳动”二字的概念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转化为劳动行为。在学校里,应当充分挖掘隐性课程,通过学校文化、校园墙、标语等方式,将劳动精神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性地开设一些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使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系统的劳动知识,建立劳动知识体系;同时也应当重视集体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协作逐步树立劳动意识,体会劳动带来的成就。

(四)提高劳动课程教师素质

为保证劳动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学校在提高对课程重视程度和做好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相关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证。优质的教师团队能够为学生呈现更加优质的课堂内容,为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学校要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并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观念,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并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基于此,学生能够在优秀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实现自身能力的提升,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进而在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学校可以以劳动教育为主题,请专家到校内开展相应的讲座,增强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促进教师知识能力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进而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与课程相关的读书活动,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素材。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够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这对教师和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处于发展阶段,教师对其进行劳动教育,能够使其更好地树立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对其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效开展小学劳动教育,提高学生劳动素养,是学校和教师所要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兴彬.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构的价值及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1,(7).

[2]黎志银.论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t的必修课[J],少男少女.教育管理,2021(10).

[3]檀传宝.加强和改进劳动教育是当务之急—当前我国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人民教育,2018(20):30-31.

[4]岳静.中小学劳动教育师资的现状、问题与提升路径[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22(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