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南南合作”背景下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为例

李洁 李澜 肖明洋 彭之莉 徐梦蝶 张雨萱 陈星辰 唐晓蝶

西南石油大学

摘要: “南南合作”是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的基本框架,外宣翻译在加强国际交流、推动三方合作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介绍了中国对外发展合作的理念、实践和政策举措。基于以上背景,开展外宣翻译策略的研究紧追国际世界“合作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研究以“南南合作”为背景,以《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为例,通过典型释例从词汇、语篇、修辞三个层面探究外宣翻译中中国特色词汇、表达与理念政策的主要翻译思路,分析总结出了直译、意译、化零为整、省译、增译、转译、归化的七种翻译策略。
关键词: 南南合作;外宣翻译;翻译策略;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
DOI:10.12721/ccn.2022.15718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引言

在新时代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的背景下,通过外宣翻译构建“南南合作”中沟通中外的桥梁。外宣翻译在展现中国的理念、政策、实践,展现大国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探究外宣翻译运用何种策略达到精准传播的效果非常必要。本文援引《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中的典例,分别从词汇、语篇、修辞三个层面归纳总结出了七种常见的外宣翻译策略,期望能为英语专业与翻译相关专业的同学提供宣扬“中国智慧”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2. 外宣翻译的特点

2.1 词汇层面

外宣文本中较多使用成语、俗语、政策理念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处理这些词汇需要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忠实于原文的同时也要晓畅明白。采用直译法有利于保留中国特色,传播中国文化;采用意译法能减少歧义,增强译文可读性,使译文更符合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

2.1.1 直译

直译法是指翻译时准确传达原文意思,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尽量将原文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读者。外宣翻译以传播中国声音,输出中国文化为任,采用直译法可突出源语文化。袁晓宁在外宣翻译研究中提出“二元共存”策略【1】。简言之,在涉及到我国的文化根脉和政策主张的词汇时,外宣翻译者采用了直译法,利于向目标读者输出中国文化。

例1:授人以渔。

译文:It is more helpful to teach people how to fish than to just give them fish.

“授人以渔”,出自《淮南子》、《汉书》;原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指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此处直译为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真正学会捕鱼的方法。在外宣文本中加入中国特色词汇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有助于我国文化的对外宣传工作。

例2:在吉布提、埃及等国设立“鲁班工坊”。

译文:In Djibouti and Egypt, China has established Lu Ban workshops.

“鲁班工坊”是指天津率先主导推动实施的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品牌,以鲁班的“大国工匠”形象为依托,采用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方式走出国门。“Lu Ban workshop”直译了“鲁班工坊”,保留了中国工匠师祖鲁班的人物形象,突出了鲁班作为形象依托,是整个项目的代称。

2.1.2 意译

“意译法是指翻译时不受原文表面语义的限制,也不局限于原文句子的形式框架,而是深入探寻原文背后的深层含义,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方式,将原文真实意思从表面抽离出来。”在外宣翻译中较多使用四字成语,俗语表达理念或特殊隐含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直译往往难以准确表达其隐含含义。因此采用意译的翻译策略使得词语的内含意义更能被目标读者理解。

例3:中国开展国际发展合作,源于中国人民投桃报李的朴实情感。

译文:The Chinese idea of repaying kindness with kindness. 

投桃报李,是一个常用汉语成语,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出自《诗经·大雅·抑》。由于中外文化的不对等,此处并没有采用字对字的直译,而是用了意译将投桃报李的比喻意义翻译了出来。在外宣文本中这样的处理不仅向外国读者宣扬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利于外国读者理解。

例4: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注入中国力量。

译文:These present China’s approach, offer its vision, and contribute its strength to.......

智慧,一指聪明才智,二指梵语"般若"(音bo-re)的意译。出自《墨子·尚贤中》:"若此之使治国家,则此使不智慧者治国家也,国家之乱,既可得而知已。"此处将智慧处理为了vision而不是英文的对等词wisdom,体现出了中国为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雄心与决心,向外媒展示了中国的自身实力以及全球视野。

2.2 语篇层面

外宣材料中有典型的中文结构,语篇中较多使用零散句,如何处理零碎句是外宣翻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偶或出现原文信息与目标语言不对等,如信息缺少和信息冗余,则需要使用增译、省译的策略;中文语态与英文语态使用习惯有所不同,为使外宣译文更符合目标语习惯须采用转译法。

2.2.1 化零为整

根据中文和英文的语言特点差异,在翻译时分别采用化零为整和化整为零的翻译策略。在外宣翻译中处理长句时,要掌握此方法,使译文更加晓畅明白,符合英语的用语习惯。

例5、优化人道主义紧急援助快速反应机制,增强援助时效性。加强事中监管和事后评估,不断提升援助综合效益。

译文:China has optimized its rapid response mechanism for emergency humanitarian aid to ensure prompt and effective assistance, and strengthened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to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its foreign aid.

原文中的这两个句子结构相似,译者使用“and”将两个动词“optimize”、“strengthen”并列,化零为整,处理为一个长句;另外,小句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用“to”分别连接两个小句表示目的。这样处理符合上文提到的英汉差异,句子之间逻辑上更加清晰,意思上更加连贯,结构上也更加明了。

例6、中国通过促贸援助,帮助相关国家改善贸易条件、提升贸易发展能力,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实现贸易畅通夯实基础。

译文:China has aided countries to improve their trade infrastructure and capacity,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Belt and Road participants to achieve unimpeded trade.

原文连用三个小句,意思层层展开。在厘清原文的逻辑结构之后,译者使用“to improve...”作目的状语,“laying...”作伴随状语将散句整理成一个长句,化零为整,符合英语偏向于长句的表达特点。

2.2.2 增译

增译法是指“外宣译者在理解上的忠实对等基础上,为了确保信息和翻译上的忠实对等,而外宣原文进行的额外信息补充。”[1]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大多数增译,不仅能将政策落实对象具体化,还能增加背景知识和弥补文化差异,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直白明确的特点,便于理解。

例7、倡导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亲诚惠容理念。

译文:China is committed to pursuing the greater good and shared interests, and upholding the principles of sincerity, real results, affinity, and good faith for developing relations with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the principles of amity, sincerity, mutual benefit, and inclusiveness for expanding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译文在“真实亲诚”后补充出for developing relations with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在“亲诚惠容”后补充for expanding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清晰地展现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邻国建交的理念,向目标受众展示了中国在南南合作政策下具体措施的对象。

例8、肯尼亚国家光纤骨干网项目推动了肯尼亚信息通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大幅提高网络速度的同时,降低通讯成本,促成了电子商务的兴起。

译文:Kenya’s national fiber optic cable network, built with China’s assistance, has greatly increased transmission speed, reduced communication costs, and boosted e-commerce, marking a great leap in the development of Kenya’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industries.

原文只提出了“肯尼亚国家光纤骨干网项目”,译文增译“built with China’s assistance”,补充说明该项目是在“中国的帮助下建设好的”,不仅尊重了客观事实,还向读者强调了中国对肯尼亚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2.2.3 省译

“省译旨在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中文善用重复性描述以作强调目的,英文用词简洁、避免重复。在外宣翻译中,适当的省译可以去除繁杂,符合目标语言特点。

例9、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的成立是中国对外援助史上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对外援助事业踏上了新征程。

译文: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a specialized agency represents a milestone in China’s foreign aid journey.

此句省译“标志着中国对外援助事业踏上了新征程”。虽然删减篇幅较大,但译文“milestone”一词的意义为“an event marking a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h”,包含了下一句的意义,省译避免意义重复。

例10、将发展中国家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口红利。

译文: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generate demographic dividends.

中文“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口红利”,而英文“generate demographic dividends”省译了“人口资源”。从逻辑上来看“人口红利”只能由“人口资源”转化而来,在此篇外宣翻译中,选用符合目标读者习惯的译法,简洁精炼。

2.2.4 转译

转译法,也称转换法,是指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和表达习惯上的不同,无法机械地将两种语言直接进行相同成分的互译,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在保证原文意思不变的情况下,对原文做出一定的转换后再进行翻译。外宣翻译中,转译法主要是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之间的转换。转译法的使用,不仅准确地传达出文本意思,而且使译文更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便于理解。

例11、赠埃塞俄比亚微小卫星成功发射,帮助其提升气候灾害预警监测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译文:Ethiopia’s microsatellite, donated by China, was launched into space, helping the country improve its capacity for disaster monitoring and alerting, and for climate change response.

译文是对原文的语态的转换,译文将原文主动句转换为了被动句,donated by China突出强调了捐赠的发出者是中国,体现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与贡献,有助于中国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达到外宣目的。

2.3 修辞层面

修辞狭义上指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言文字修辞,比如排比、比喻、拟人等。在外宣翻译中,对修辞处理得当不仅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文化传播的效果。

2.3.1 归化

“归化是指采用目标语读者习惯的的行文规则和表达方式来进行翻译,其要求在于以目标语读者为中心,尽量使源语本土化。”采用归化,应当尽量向读者靠拢,这样有助于读者理解,外宣翻译更应如此。

例12、中国愿毫无保留地分享行之有效的发展经验,让发展之花在世界更多地方盛开,让发展果实造福更多国家和人民。

译文:China is willing to share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without reservation to boost development in other places and benefit more countries and peoples.

此处“发展之花”、“发展果实”运用隐喻的修辞,译文没有将原文的修辞翻译出来,而是简单明了地直击句子核心内涵,使用归化地策略将意思传达给读者:让更多国家得到发展,从发展中获益。这也体现出中国对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坚持,中国不仅想让自己过上好日子,而且还希望更多国家过上好日子。

例13、合作应重点支持满足受援国人道、民生、就业需求,增强受援国自主发展和造血能力。

译文:Cooperation should focus on meeting the humanitarian and employment needs of the recipient countries and improving local people’s lives, and enhancing their capacity in independ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造血”,在这里并不是指机体自身制造血液,而是比喻部门、单位、组织等从内部挖掘潜力,增强自身实力。译文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接点明何为造血能力,即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样的处理方式,简单明了,也清楚地表达出了可持续发展是合作的目的。

3. 结语

外宣文本是世界各国了解中国的政策理念的一个重要媒介,是中国展现大国形象的重要途径,恰当、准确地进行外宣翻译对于中国与世界交流有弥足重要的作用。外宣翻译关注目标受众、传播效果、忠实原文传达的意义,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处理中国特色词汇、语言习惯和文化差异。研究发现,外宣翻译在词汇方面采用的主要翻译策略是直译和意译,在语篇方面主要使用化整为零、增译、省译和转译,修辞方面以归化的翻译策略为主。这三方面采取的翻译策略都是为了克服语言、文化等方面带来的理解困难,使译文更加清晰明了,将原文的意思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目标受众,与此同时注重展现中国负责任的正面大国形象,达到外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袁晓宁. 论外宣英译策略的二元共存[J]. 中国翻译, 2013(01):95-99.

[2] 周瑶,胡燕娜.目的论视角下外宣文本中特色词汇的英译研究——以2020年慕安会演讲为例[J].海外英语,2020(20):92-94.

[3] 冯树鉴.化整为零——谈英语长句翻译[J].外语教学,1983(03):51-56.

[4] 赵连斌.外宣译者的“适合”与“忠实”[J].长治学院学报.2017(4):40-43.

[5] 袁晓宁.外宣英译的策略及其理据[J].中国翻译,2005(01):75-78.

[6] 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06):29-30.

[7] 殷珂,吴铁军.归化与异化: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外宣翻译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3):78-81.

注:本文是西南石油大学课外开放实验校级重点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20KSZ13004, 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