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贾永奇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水利局,山东聊城,252500

摘要: 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涉及水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防洪与排涝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短缺与分配不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科学的水文监测和数据分析,为水利工程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可靠依据,确保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应用
DOI:10.12721/ccn.2024.15709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引言

水文水资源管理是水利工程领域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人口增长,水资源的短缺与分配不均,导致水文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效的水文水资源管理不仅能够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还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探讨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水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第一步是对水文数据的系统收集与分析。水文数据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河流流量、地下水位等。这些数据为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现代化的水文监测设备和技术,能够实时获取大量水文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水文数据的分析可用于流域水资源的评估[1]。例如,通过对历年降水量和流量的统计分析,可以预测未来的水资源供给能力,为水库容量的设计及洪水调度提供依据。此外,水文数据还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不同用水需求(如农业、工业及城市用水)的平衡。

3.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在水利工程中,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被视为实现最优水资源管理的关键。水资源的配置并不是简单地将水分配给各个用水部门,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区域的生态需求、经济发展和社会用水等多个方面的因素。这种综合性的考虑能够确保水资源的利用不仅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也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运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调度,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这些模型通常基于大量的水文数据、气象信息以及经济和社会需求,通过数学优化算法来确定水资源的最佳分配方案。例如,针对某一特定流域,可以利用模型模拟不同用水方案的影响,评估其对河流生态系统、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综合影响,以找出一个既满足各方需求,又能维持生态持续性的平衡点。在干旱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对于农业生产尤其重要。在这些区域,降水稀少,水资源相对紧张,因此,科学的灌溉计划成为保障农作物生长的关键。通过水文水资源管理,可以制定基于土壤湿度监测和作物需水量分析的灌溉策略,确保农作物在关键生长阶段获得充足的水分。例如,采用滴灌或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可以在减少水资源浪费的同时,提升作物的生长效率。除了传统的水资源管理措施,雨水收集和再利用等策略也在增强水资源的可持续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降水有效地收集并储存,供干旱季节或用水高峰期使用。这不仅降低了对地下水的依赖,还缓解了供水压力,保护了水资源。

4.水利工程的防洪与排涝管理

水利工程的防洪与排涝管理是水文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应用,旨在有效降低洪水风险和防止内涝现象。洪水作为导致水利工程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不仅可能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失,还会对生命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建立水文模型,水利工程师可以对流域内的水文过程进行模拟与分析[2]。这些模型能够综合考虑降水、地形、土壤特性和植被等多种因素,预测特定降雨条件下的水流动态及其可能引发的洪水情况。同时,洪水预警系统的应用,可以实时监测流域内的水文数据,及时发出洪水预警。这些系统通常集成了气象数据、实时水位监测以及流域模型的计算结果,使得相关部门能够迅速响应,制定应急措施,从而降低洪水造成的损失。在排涝管理方面,水文数据的分析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对历史降水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研究,相关单位可以合理设计城市的排水系统,确保在极端天气下,雨水能够迅速排出,避免内涝的发生。这一过程中,排水系统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单次降水事件,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次降水的叠加效应,以应对可能的极端气象条件。合理的流域管理对防洪与排涝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和增加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减缓雨水的径流,提高水分的下渗能力。这不仅有助于减少地表径流的产生,从而降低洪水风险,还能提升土壤的水分储存能力,改善生态环境。

5.生态环境保护

水文水资源管理的核心不仅在于有效利用水资源,还在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环境,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随着水利工程的建设不断深入,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渐受到重视。然而,许多传统水利工程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估,导致水生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因此,合理的水文水资源管理需要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工程的各个阶段。在水利工程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评估。这一评估应包括对水域、湿地、河流和湖泊等生态系统的调查,分析它们的水质、水量、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互关系。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手段,了解生态系统的弹性和承载能力,确定在水资源开发过程中能够承受的生态负荷。例如,在水库建设前,可以通过生态流量的概念来评估对下游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流量是指为维持水生生物的栖息环境所需的最低水量。在进行水库调度时,确保环境流量的释放,可以有效支持下游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从而避免由于水量减少导致的生态危机。水库的建设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水库不仅改变了水流的自然状态,还可能导致水生生物栖息地的丧失。在设计水库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例如,在水库建设中,可以设计鱼道,确保鱼类在水库的上下游之间自由迁徙。这些鱼道可以是物理结构,也可以通过生态规划来实现,确保生态系统的连通性。此外,实施生态补水措施,适时向干涸的河段或湿地补充水源,维持生态平衡。为了在水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保护好水生态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显得尤为重要。生态补偿是指对因开发水资源而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区域,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以恢复或维持生态服务功能[3]。通过生态补偿,可以引导水资源开发的利益向生态保护倾斜。例如,在水库建设或大型灌溉工程中,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周边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生态监测等项目,帮助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提高水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6.结论

水文水资源管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涵盖了水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防洪与排涝管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理念的更新,水文水资源管理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对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各级水利管理部门应加强水文水资源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慧,黄振平,王银堂,等.设计洪水不确定性对水库极限风险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1(2):4.

[2] 水文学及水资源.岳城水库设计洪水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D]. 2008.

[3] 顾巍巍.水库防洪水文风险分析[D].河海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