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牟荣芳

河北省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河北衡水,053000

摘要: 观察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2月选取82例儿童癫痫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给予丙戊酸钠自化疗治疗)与研究组(41例,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结果: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17%),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23.89±2.84)、不良反应发生率(4.87%)低于对照组(21.06±2.11、19.51%),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有较高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左乙拉西坦;儿童癫痫;效果
DOI:10.12721/ccn.2022.1570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儿童癫痫是儿科常见神经系统综合征,具有反复发作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治疗,容易影响儿童智力。当前,临床治疗癫痫患儿采用药物治疗,如何选择安全性及有效性高的药物治疗癫痫患儿成为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1]。本文现将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82例儿童癫痫来源于本院自2017年12月—2020年2月就诊的。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1)与研究组(n=41),其基本资料如下表1所示,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所有患儿均经临床确诊为癫痫;(2)入选前6周未服用任何的相关药物;(3)治疗前3个月内至少发作过3次以上;(4)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CT或者MRI诊断为其他占位性病变;(2)有药物滥用及酒精依赖者;(3)严重心肝肾功能性疾病者;(4)遗传代谢疾病者。

表1 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

截图1741663802.png1.2方法   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初始计量按照每日5-10mg/kg,治疗一周后逐渐递增,加量到每日20-40mg/kg,分早晚2次口服。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剂量。

研究组:给予左乙拉西坦治疗。初始计量按照每日10mg/kg,治疗一周后逐渐递增,加量到每日30-40mg/kg,分早晚2次口服。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剂量。

两组患儿在治疗后均根据其耐受的最低有效剂量维持治疗,连续治疗8周。

1.3观察标准   观察及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头晕、胃肠道不适、嗜睡)及治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

1.4疗效判定   将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显效: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降低超过75%;有效: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75%;无效:患儿的癫痫发作频率减少低于50%。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临床疗效采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采用均数(x̄±s)表示,用t检验。若P<0.05表明数据与数据之间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数据能否改一下,显效没有这么低,无效没有这么高

截图1741663861.png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比较(x̄±s,)

截图1741663888.png2.3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不练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3所示:

表3 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截图1741663942.png3、讨论

癫痫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有着较高发病率,同时也是诱导儿童智力残疾的常见因素,直接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及身心的健康,因此,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左乙拉西坦属于新型口服抗癫痫药物,与传统的抗癫痫药物相比,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其口服生物利用接近100%;较低蛋白结合率,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小于10%,无肝酶诱导作用,具有较理想的药代动力学特性[2]。左乙拉西坦不经过肝脏代谢,在体内经乙酰胺水解酶系水解代谢为无药理活性的代谢产物,从肾脏排泄。尽管左乙拉西坦的血浆半衰期为6-8小时,但与SV2A结合时间较长,每日2次用药可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左乙拉西坦的副反应相对较少,即使出现有不良反应,但并不影响肝肾功能及血液系统,且对认知功能无不良影响。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是糖酵解途径中的关键酶,当脑组织受损后细胞膜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进入到脑脊液中,使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升高。此次数据显示: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且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与相关文献报道相一致[3]

综上所述,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立敏, 王宁, 胡海鹏,等.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6, 56(002):80-81.

[2]孙浩, 唐宇晖, 李春花,等. 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伴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6,5(2):226-227.

[3]刘丽英, 肖珊, 刘春美,等. 丙戊酸钠、托吡酯与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6, 23(22):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