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利用形式,具有节约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优势。然而,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关键。岩土勘察与支护设计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对确保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岩土工程的成功实施依赖于对地质条件和地下水位的深入了解,也需要有效的支护系统来保障工程的稳定性,勘察与支护系统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两个互相依存、密切关联的环节。基于此,本文对建筑工程中地质特征及岩土工程支护进行了研究。
1地质特征勘察与分析过程
1.1勘察目标选择
在针对建筑工程项目开展地质特征勘察工作前,明确的勘察目标对最终勘察结果的参考价值具有关键性影响。有关技术团队以及工作人员应分别采用实地调查与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掌握项目建设地点的基本状况,明确项目的位置特征,并针对地址选择的合理性进行评估与判断,使其能够为后续方案设计以及投资决策提供较为明确的依据。
1.2初步勘察
在建筑工程项目决策完成过后,需要组织相关力量对现场进行初步勘察。在勘察作业前,相关技术团队以及工作人员需要充分研读项目报告,明确建筑工程项目的形态、规模、建筑面积以及具体施工需求,同时掌握现场1/1000~1/5000并带有坐标的地形图,明确项目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不良地质现象,确保现场施工的安全高效。在初步勘察阶段,技术人员需要针对现场工程地质状况进行全方位调查,明确岩土层基本状态、性质、形成时代及其分布范围,明确各地质现象的分布情况,同时按照《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当中的具体指标与要求,针对相关设计方案以及图纸要求进行岩土层取样测试,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使其能够成为项目设计与施工作业的重要保障。除上文所述的相关参数指标外,勘察团队还应当明确现场乃至周边建筑物的标高情况、地上地下设施结构状况、基础参数、单位荷载情况等,从而使不同环境下的建筑工程项目都能够具备科学可行的施工方案。
1.3地基承载力分析
按照《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相关要求以及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具体流程,待现场勘察作业基本完成过后,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环境状况针对项目施工过程当中的地基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通常来说,常用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到强度控制法、相对沉降控制法以及极限荷载法等几种不同类别,勘察技术人员应分别明确现场地基土承载力、土层极限荷载情况、比例临界荷载等相关指标,使地基承载力的分析与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并能够为现场施工作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常用岩土工程支护技术方案
2.1放坡支护
作为较为常见的一种支护形式,按照结构特性以及作业特点,放坡支护主要可分为自然放坡支护以及放坡-土钉墙支护两种类型。其中,自然放坡指的是作业现场较为平整开阔,由施工人员直接进行开挖直至预期设计阈值的一种支护技术,相较于其他支护形态以及施工作业形式而言,放坡支护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施工成本更加低廉,施工周期更短,但在针对自然放坡方式进行应用的过程当中,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具备的施工空间往往较为有限,影响了建筑施工进程与施工成效。而放坡-土钉墙支护指的是自然放坡支护模式与土钉墙支护模式相结合的一种技术手段,施工人员可按照预设施工图纸以及施工要求,针对土钉进行埋设,并针对土钉间距进行调整与处理,强化土钉的固定效果,使其能够对基坑内部土层形成更加积极的紧固作用,放坡-土钉墙支护模式同样具有适用范围较广、施工流程简便、成本低廉等优势,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建设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2悬臂式支护
悬臂式支护指的是在基坑工程内部,通过对顶部与侧面设置壁撑实现对结构的支撑与防护的一种支护形态。采用悬臂式支护对建筑工程基坑安全进行保护,能够有效抑制外力引发的土体变形现象,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稳定。现阶段的悬臂式支护模式主要由排桩结构支护以及地下连续墙支护两种类型构成。
首先,排桩结构支护指的是由单一桩体共同构成的整体维护结构,具有较为良好的承载能力以及承载效果,能够有效保障施工现场基坑稳定性,同时对基坑内部不同的地下水位也具备良好的适应能力。此外,地下连续墙支护指的是在基坑周边开挖深沟,将钢笼置入深沟过后,使其形成连续逐段构建的坚固墙体,使其具备抗压、防水等相关作用,该支护方式的成本较高,对于现场施工条件以及支护施工技术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其应用范围较为有限。
3岩土工程支护注意事项
3.1不断完善地质工程勘察规范
想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确保工程施工的质量,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勘察工作规范进行健全。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确保勘察工作的规范性,为勘察工作的效果带来提升。不仅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约束,还要确保工程的质量以及进度,以此推动建筑企业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另外,在地质勘察的过程中,要制定出相应的规范制度,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把勘察的要求和规范详细地写出来,把责任落实到个人,这样一旦发现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到相应的负责人,为该工作的规范性带来保障。除此之外,针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工作的效率带来提升,同时确保勘察的准确性,最后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2加强对变形问题观测
由于地质、气象等方面的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基坑支护往往会发生一些大的变形。所以,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要求有关工作人员对变形问题进行更多的监控,并对其进行对施工现场的实时勘察,一旦发现了支护结构存在着空间位移或稳定性下降的问题,就应当对问题展开快速的检测,并对造成问题的因素展开全面的分析,从而制定出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理方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归纳、总结问题规律,从而能够切实的保障岩土工程的深基坑支护的品质,保障整体工程的施工安全。
3.3提高设计能力
深基坑支护设计过程中,针对特殊地质环境的设计,需要不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设计人员需要不断优化技术能力,在工作中加强经验的积累,提高对工程设计的理解,修正在设计中的错误。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岩土工程情况,体现设计的价值。把提高设计质量作为深基坑支护建设的重要保障,根据工程实际科学地设计,实现结构支撑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当中,加强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支护作业对保障工程施工效率以及施工作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有关技术人员以及施工团队应当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岩土工程支护方案进行及时调整与优化,使其能够与当地地质条件相适应,确保基坑乃至土方工程施工作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