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生姜高效种植技术研究

温玉琢

秦皇岛市抚宁区农业农村局,河北秦皇岛,066300

摘要: 新时期,国家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为农业领域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有效提升种植者的经济收入。其中生姜具备止呕、治疗胃肠炎等功效,在我国各个地区大面积种植,并逐渐总结一套高效的种植技术。故本文重点阐述了生姜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并简单论述了生姜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希望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加快生姜种植业发展脚步。
关键词: 生姜;种植技术;高效
DOI:10.12721/ccn.2023.1570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生姜原产于东南亚等一些热带区域,在世界各个地区广泛栽培,我国种植区集中在秦皇岛、铜陵、通山等地区,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姜比较喜欢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并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但若想提高生姜品质,需要明确生姜高效种植技术要点。

1生姜生长对气象条件的要求

1.1光照

生姜耐强光性能较差,对光线反应较为敏感,不同时期对光照要求相差较大,发芽时期无光、幼苗期光线强烈、旺盛生长阶段光照强度高。正常情况下,每天日照时间控制在8小时左右,有助于根茎高效生长。通过调查近年来秦皇岛市光照情况可达,全年平均日照为2541.1小时,而生姜生长阶段日照为7.4小时。

1.2气温

生姜生长过程中,最佳的生长温度为25-32℃之间,一旦温度超过35℃或者低于15℃,将影响实际生长效果。具体种植过程中,当周边温度未超过10℃,极易出现寒害,不易于后期存储。调查秦皇岛市全年温度发现,在生姜出苗期温度大于15℃,分枝期温度在20-25℃,姜块膨大期温度在20-28℃,收获期温度在15-20℃。

1.3水分

生姜属于一种浅根性作物,难以充分吸收土壤深层水分,并且相对于其他作物,叶片保护组织不发达,体内水分流失速度加快,要求整个生长阶段土壤保持湿润状态,含水量控制在70-80%左右。若处于干旱时期,生姜生长速度大幅度降低,品质随之下降,影响种植户的种植效益。其中秦皇岛市全年降水量为578.4毫米,7、8月份降水量较多,可以满足生姜生长需求,在4-6月份降水量较少,需要种植户做好土壤灌溉工作[1]

2生姜高效种植关键技术

2.1选地与整地

生姜生长过程中,对土壤质量要求较低,能够生长于中壤土、沙壤土、重壤土、轻壤土等区域,适应性良好。但若想保障生姜品质和产品,达到高效种植的目的,需要选择土质疏松、排水性良好、土层深厚的区域,并且含有较多的有机质,透气性良好,土壤内部含有充足的营养。当确定具体耕种区域后,种植户展开秋耕、冬耕作业,使其在雨雪风化后,土壤结构得到良好改善,土壤内部害虫、病原菌清除干净。进入整地时期,种植户施入适量的农家肥,整地1-2次,其中每667平方米使用6立方米左右的猪粪或鸡粪[2]

2.2培育壮芽

进入壮芽培育时期,种植户需要提前25天左右取出生姜,逐一清理生姜表面存在的泥土,整齐晾晒在干净的地面,但避免选择光照强度较大的时间,若晾晒期间光线充足,可将草垫放置于生姜表面,1-2天后转移至阴凉室内,储存2-3天。另外,种植户严格筛选生姜,及时丢弃颜色不良、肉质过弱的生姜,保留长势肥大、质地硬的姜块,以此保障生姜的品质。之后将符合种植要求的生姜放置于25℃条件催芽,经过20-25天左右后即可播种。或者在1米造深的阳畦下催芽,当壮芽长度在0.6-2厘米、粗度在0.6-1.2厘米左右,即可进行播种。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秦皇岛市种植生姜过程中,多在每年4月10日左右催芽,选择沙床催芽的方法,种芽长度为0.5厘米左右,移入至温良屋内,使其快速适应外界温度。

2.3选种和播种技术

生姜播种过程中,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变化特点以及现有保护设施,选择最佳的播种时间,生姜多采用春播方式,当10厘米地表温度在15℃左右,种植人员可以展开播种作业。播种前应仔细挑选姜块,避免种植不符合要求的姜块,降低产量。掰姜过程中,每个姜块只需留有一个短壮芽即可,个别姜块可保留两个,以此保障主芽获得充足的营养,处于健康生长状态。同时,若发现姜块存在发黑或断面褐变现象,立刻将其丢弃,并优选种植大体积的姜块。

具体播种过程中,多数选用平播方法,将姜块放置于沟内,且幼芽朝向相同,摆置完成后,利用农具在种姜上面覆盖湿土,土壤厚度控制在4-5厘米左右。整个播种作业结束后,立刻灌入适量的水源,构建良好的生长环境。

2.4田间管理

生姜田间管理期间,当处于幼苗期应做到均匀性供水,避免存在忽干忽湿情况,影响植株生长,致使新生叶片难以生长伸展。处于生长旺盛时期,生姜对水源需求量大幅度提升,需要种植户结合生姜实际情况,科学设置灌溉时间和灌水量,将土壤湿度控制在75-80%左右,当符合收获要求后,提前3天浇水。另外,夏季浇水杜绝在中午期间浇水。

发芽期阶段不需施肥,生姜苗高度在30厘米左右时,施入适量的硫酸铵。同时,由于生姜幼苗阶段,生长速度较慢,并且此时高温多雨,为其他杂草的出现提供有利条件,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杂草抢夺生姜的养分,导致生姜生长状态下降,最终减量明显下降。鉴于此,幼苗期间种植户加强田间管理力度,结合以往工作经验,根据近阶段天气变化特点,采取有效的除草方法,可以选择化学除草、人工除草等方式,降低杂草对生姜的影响[3]

2.5病虫害防治

生姜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遵守预防为主的原则,种植户根据生姜生长特点,明确不同类型病虫害出现特点和造成的危害,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其中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措施属于最常见的预防方法,具体而言:生物防治主要预防虫害,在拱棚周边悬挂黄板,以此预防蓟马等害虫;化学防治,选用低毒性的农药、生物农药,杜绝使用国家明确禁止的化学农药,导致周边环境被污染,甚至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农业管理措施包:种植户之间交流或分享经验时,避免随意进入种植区域,并且若发现病株立刻清除。同时,严格控制生姜种植沟的长度,若超过标准种植长度,采取分段种植方法,以此防止病虫害大面积传播。

种植阶段若发现甜菜夜蛾,幼虫集中于叶子背面,此时种植户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者频振式杀虫灯,若害虫数量较少,可以选择在早晨、傍晚人工捕捉。由于甜菜夜蛾表面光滑且坚硬,利用化学防治方法过程中,化学药剂难以进入害虫内部,导致防治效果较差。储藏时期极易出现姜蛆,通过精选姜种方法,及时清除被害姜种,或者将姜种浸泡于阿维菌素乳油液内,浸泡5-10分钟,降低姜蛆出现的概率。

2.6收获与贮藏

相对于其他农作物,种姜生长成新姜后,内部组织处于完好状态,未发生干缩或腐烂现象。鉴于这一特点,收获鲜姜过程中,连同种姜一同收获。具体操作方法为:沿着排种方向,借助工具轻轻扒开土层,先取出鲜姜,再折断种姜与鲜姜连接处,之后收获种姜重新覆盖土壤。实际收获阶段,种植人员避免振动姜苗,并选择晴朗天气收获。生姜多数选择井窑贮藏方法,放置窑内20-25天后封堵井口,同时其他人员进入窑内,需提前通风24小时,避免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通过秦皇岛市种植户多年试验得出,生姜最佳储存地点为防空洞,洞内温度在11-13℃,防止贮藏阶段生姜品质受到影响。

总结:总而言之,在时代快速发展背景下,农业种植成为多数人们的主要经济来源,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等,选择最适合的农业种植物,以此提高年收入。其中秦皇岛市生姜种植规模较大,特别是抚宁区,人们普遍经济来源为生姜,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生姜种植技术的研究力度,向人们普及种植要点,介绍更多高效种植技术,实现科学化种植,明确每一环节的种植要点,为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中华,韩全忠,庞世生.生姜高产抗病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2):203-204.

[2]韩喜艳,刘伟,孙建涛.有机生姜种植技术特点及产业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蔬菜,2021(7):9-13.

[3]代进营.生姜优质栽培种植技术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