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政治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哲学思考

聂占朝

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河北张家口,075000

摘要: 思维能力是高中生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和素养,高中政治学科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文章简述了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价值,并从借助政治教材内容、组建合作探究小组、设置开放课堂问题、开设单元教学模块、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进综合评价机制等方面探索和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中政治;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当今世界,思想的发现、知识的创新、技术的进步不断加快着人类前进的步伐,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发展方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增长。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的战略,就需要大胆地创新。

一、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一)不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人才思维能力的相应要求越来越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够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有些教师仍然使用无效的灌输的教学方法。当学生成绩下降时,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教学方式的缺点,反而增加了灌输。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对政治教学感到厌倦,难以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学生主体地位未能体现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中存在大量的理论教学,教师采用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使高中生被动学习,周而复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生逐渐形成了学习惯性,无法养成学习思考教学内容的习惯。从长远来看,政治教学的效果很难提高,这不仅降低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效果,而且进一步加剧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借助政治教材内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政治教材中增添了大量具有逻辑关系的理论内容。为了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借助政治教材内容展开教学指导,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知识和拓展图片等资源,促使他们明确理论知识中存在的内在结构关联。不过,在大多数高中政治课堂上,教师虽然利用政治教材实施教学行为,但是他们没有对教材中的资源和素材展开深入探究,没有为学生呈现理论知识间存在的逻辑结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教材成为单纯展示文字内容的工具,学生无法在阅读教材的过程中捋顺各个理论间的内在关联,其思维能力很难得以提升。对此,为了充分发挥教材的教育价值和作用,培养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在课堂中呈现具有逻辑关系的理论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和感悟其中存在的逻辑关系,认识到不同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在夯实学生知识基础的同时,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组建合作探究小组,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是学生全面看待事物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具备辩证思维,他们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明确事物的两面性。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辩证思维作为一个培养目标,通过组建合作探究小组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小组中与其他成员进行探讨和辩论,共同明确客观事物存在的两面性,进而达到深度思考和学习的成效。然而,受到传统政治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政治课堂中是以单向讲解的方式输出知识,忽视了学生主动探究和思索的过程,这就直接导致他们在课堂中使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既没有构建探究小组,也没有引入探究性的教学内容,在此背景下的辩证思维培养状况也就不容乐观。为了缓解和改善这种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全面分析客观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在课堂中创建探究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组内探讨、组间辩论的模式中学习和掌握辩证看待事物的技巧和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全面看待事物的习惯,其辩证思维就会得到明显的发展。

(三)设置开放课堂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学生发展和前进的不竭动力,只有具备创新的思维和意识,他们才能不断探索出政治知识的真谛,进而收获独特的学习感悟和优秀的学习成果。所以,为了在政治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高中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的课堂问题,给予学生从不同维度和角度思考的机会,促使他们在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灵感。可是,在考查现阶段的高中政治课堂时不难发现,虽然教师会在课堂中提问学生,但是教师通常采用的都是一问一答的方式,这样的问题不具备探究性和思考价值,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很难形成创新思维和探索能力。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发展,教师可以根据政治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提炼出开放性的元素,据此设计和布置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调动发散性的思考能力分析和解读问题。

(四)根据个性需要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

独立性是思维的品质之一,指学生独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学生收获这一能力,在政治学习活动中独立地对知识展开思考、对问题进行探究,既有助于他们继续深化知识和认知,也能促进其独立思维能力的接续发展,提升自主学习素养。但由于个性化需要存在差异,不同高中生政治学习独立起点明显不同,为更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对应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落实个性化教学,积极根据学生个性需要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选择针对性的指导方法。但就当前情况而言,多数高中政治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都是以一视同仁为主,没有主动了解其在政治学习生活中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要的了解,既可以在常规课程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观察,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其更加喜欢的教学方法、更加感兴趣的政治学习模式,从而针对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方法。

三、结语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呼唤,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唤。为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定四个自信,牢牢把握两个维护,增强四个意识,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最大功能,与时俱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许馨月.浅析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时政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7(9):101-102.

[2]周铭,程伟.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方式优化的实证研究——基于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的分析[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12):79-82.

[3]陈良坚.新媒体时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11):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