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2019年8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雪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若干意见》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工程学院秉承着“乐学、乐教、创业、创造”的校训精神,深入贯彻执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积极开展院校各个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教学改革,并且在不懈的改革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改革成果,培养了一批政治合格的优秀人才。《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作为一门工科专业课程,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对该课程进行思政教学改革是我院的重要教学改革项目。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能够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一、《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现状
(一)教学实践思政元素融入不够
在教学实践中,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去是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教学实践中,专业课程教师并没有提起对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视程度,而是依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这使得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实践中思政内容融入不够。一方面,《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材的编纂更加倾向于专业知识教学,思政元素的融合本来就不多,这就使得教材中没有足够的思政元素供专业课程教师去引用和融合。另一方面,《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的专业教师也应该擅长于该专业的教学,从教学理念、教学意识和专业知识储备等各个方面来看,专业课程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思政元素的融合都不够深入,不但在实际行动中没有引进更多的思政内容,甚至很多专业课程教师就没有融合思政元素的认识。除此之外,思政课程教师也没有给《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师足够的支持,专业教师的跨学科教学素养不够也是导致《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实践中思政元素融入不够的重要原因。
(二)教师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
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是决定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专业课程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一方面,在教学理念中他们对课程思政建设理解的不够深入,没有能够切实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这就使得他们认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就应该围绕该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开展,其教学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这种教学理念就决定了他们的课程思政能力不会太高。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在该专业的知识技能和教育技能领域都收到过专业系统的训练,这就使得他们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素养完成《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工作。但是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思政课程教学能力培养,更加不具备足够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这也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的重要原因。
(三)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有的完善
在传统的《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更加重视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与政治思想的考核,即便是院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后,也没有引起对学生思想政治水平足够的重视,这就使得很多院校没有构建起完善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更加倾向于通过笔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评价,至于他们对思政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实践水平则缺少具体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规则。另一方面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实践中也没有构建起完善的思政内容评价体系。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中融合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但是在教学考核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没有具体可行的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和考核。这不但无法对学生的思政水以及融合水平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同时对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以及融合教学水平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准确量化的评价结论。
二、《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
(一)完善《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的课程思政建设
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实践中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将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融合到教学实践之中,而是应该从教学大纲的构建开始创建一套完善的课程思政改革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目标再到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标准都应该从《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教学大纲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够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个明确的执行标准和指南。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与编撰过程中就应该将思政建设相关内容明确体现出来。比如,在教学目标中要明确指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再比如,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融合更多的思政教学内容,用科技与国家发展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用科学实践等方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融合一些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实案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等等。总之,《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思政建设应该构建一套融合思政元素的教学大纲,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明确的执行指南。
(二)不断打磨教学课件中的思政内容和课程设计
教师的教学课程设计和备课文案是教师的劳动成果也是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和蓝本,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其发挥的作用甚至要超过教材。所以,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专业教师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思政水平,切实打磨一套深入融合思政内容的教学设计和备课文案。一方面是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且结合自己搜集到的思政材料,撰写一套融合思政内容的教学文案,将思政内容充分融合到《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专业知识的教学实践中去。另一方面是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细致的打磨,通过改进和研发更加适合思政内容融入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实现思政内容和专业内容教学的完美无缝衔接,避免融合教学中的突兀感和生硬感。此外,在课堂提问以及随堂测试等教学评价活动中也应该适当融合思政元素。《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不断打磨就会形成一套《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思想政治水平
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专业的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与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也提升学生的思政政治水平,将学生培养成为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明确这一根本的改革目标。一是加强专业知识的教学,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等先进的教学技术设备以及不断研发和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知识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的理论知识储备和动手实践能力能够同时得到发展和提升。二是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融合思政元素和思政内容。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应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且搜集和整理更多的思政材料融合到教学实践中去。从教学方法上来说应该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三、《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深入挖掘《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课程内容中就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将这些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并且加以有效的渲染和利用就能够对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所以《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还应该从课程本身出发,寻找并强化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比如将教材内容和国家重大科学发展项目进行充分结合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近些年来,国家在航空航天、海洋探测、高速铁路等众多项目领域都应用到了传感器技术,具体的应用案例更是不胜枚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充分结合这些案例让学生懂得《传感器技术与应用》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的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与使命感。再比如,在教学实践中结合一些世界性传感器技术应用案例,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在激发学生民族情感的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全球化的大视野和大格局。所以说,《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本身就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将这些元素挖掘出来并且进行合理的渲染和强调就能够实现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教学目标,是进行《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手段。
(二)不断优化《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学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是《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比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案例分析法融合思政元素。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相关的传感器技术应用案例,比如传感器技术在国家安全、环境保护、智能城市、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能够体现传感器技术的具体价值,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科技伦理、社会责任的思考。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项目式导向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学习实践项目,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传感器技术知识设计一套智能家居系统。学生在这个学习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不但加强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提升了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学习项目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能够利用手中有限的资源构思设计出一套能够应用于人们生活场景的系统设计。这种能力正式新时期学生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课程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所期待的结果。此外,还有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促进《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改进。
(三)积极构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构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策略。通过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能够使教师发现自己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哪些有点和不足,从而不断加强学习进行自我提升,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课程思政能力。一方面是要对教师的课程思政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旁听以及教学方法测试等方式评价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水平,发现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有哪些缺点和优势。关于缺点要知道其进行积极改正,关于优势要进行宣传和普及提升教师团队的整体课程思政水平。另一方面是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考核过程中应该充分融合思政内容,从《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考核中考察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这样也能够从侧面体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课程思政能力和水平。总之,应该积极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推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四)不断提升《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直接影响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果和水平,所以院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推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一方面,院校可以组织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专业培训与进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部门组织的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学习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报名相关领域的硕士、博士课程或短期进修班,深化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思政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应该鼓励《传感器技术与应用》专业课程教师加强与哲学、社会科学、文学等人文学科,特别是和思想政治教师的联系,分享各自领域的视角,在分享教学经验同时也能够帮助《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师积累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有效提升《传感器技术与应用》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水平。
结束语:
课程思政建设是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专业教师应该深入挖掘《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断优化《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积极构建《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不断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为推动《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