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稻种植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路径

左艳辉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

摘要: 在以往的水稻种植过程中,由于对化肥农药过度依赖,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控制体系,造成使用过量的情况频繁出现,不仅增加了农业种植成本,同时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农产品的安全性,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威胁。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水稻种植环节中,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并就减少和降低此类污染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以期为维护生态环境以及农产品的安全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种植;农业面源污染;化肥农药
DOI:10.12721/ccn.2023.15704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在农业的种植和生产环节中,各类污染物质以低浓度和大范围的态势,在土壤中逐渐扩散,进而污染水源,导致周边环境中的土壤、地下水、河流湖泊、大气等生态系统遭受污染,这种现象的形成过程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并且存在影响因素较多、分布范围较广、潜伏周期较长等特点,危害程度和治理难度都比较大。

1.当前水稻种植中农业面源污染的原因分析

1.1没有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农药

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化肥农药进行使用,但如果不能掌握良好的配比,就会形成化肥农药使用的不合理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农业面源污染,例如肥料流失后的土壤板结,会严重影响当地农业的发展。另外由于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水养需求很大,如果对化肥中的氮和磷都会导致水稻养分流失,农药的残留还抑制了地表径流的渗透效果,增加了农业面污染源排放量。

1.2大量使用农膜材料

由于农膜材料中的主要原料是塑料,在使用后很容易在土壤中残留,并且不容易腐烂,形成遗留在土壤中的长期污染源。当农膜被大量使用,所残留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壤性状产生影响,不仅破坏了土壤原有结构、干扰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严重时还会造成减产或绝产,对水稻种植有较大影响。大量使用农膜还会使水稻种植土壤的渗透功能下降,并且很多农业生产环节中,使用过的农膜没有进行有效处理,随意丢弃和乱扔的情况居多,同样影响了周边环境,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现象。

2.在水稻种植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

2.1加强土肥管理

2.1.1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方式

由于不同地区土质差异很大,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升施肥的合理性,同时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对肥料进行配比。对当前土壤进行检测,可以掌握各类元素的实际含量情况,从而了解到目前所需要的养分,从而科学的对其进行适当补充,改善土壤肥力,使土壤满足水稻生长需求,提升种植产量,并且不会因施肥不合理而造成土壤污染。

2.1.2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

在水稻种植中施用有机肥料,可以提升水稻吸收养分的效率,并降低出现空心情况的概率,更好的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获得较高的产量和质量。有机肥料的运用降低了化肥残留对土壤的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水稻种植方面的收益。通常磷肥主要是作为基肥进行施用,在水稻种植中,土壤中有机肥含量充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施加磷肥;而钾肥主要用于追肥,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可以追加一定的钾肥,能更好的发挥节水灌浆作用。

2.1.3对新型复合肥料进行研发

在水稻种植中化肥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水稻的生长周期中水分和雨水偏多,化肥施加以后会加速雨水流失的速率,不仅造成肥料的浪费,同时也对周边环境形成污染。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养分进行补充,但追肥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最终大米的质量。因此需要对新型复合肥料进行研发,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和突破,不仅可以实现对水稻养分的补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升水稻产量。

2.2控制农药的使用

在水稻的种植中,要想实现农产品的安全和健康,就应当对化学农药进行控制,积极培育有机水稻,利用高效低风险的农药来代替化学农药的使用。稻瘟病是对水稻生长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在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病,如果不进行预防和控制,发病后很容易造成减产或者绝产,导致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素就是过多使用化学农药对土壤造成了长期的污染,因此合理减少农药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在控制农药使用量的基础上,配合测土配方施肥,加快推广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先进技术,以专业化的服务提升施肥用药效率,科学合理地把控好农药的使用情况,如当地可以根据肥料统配统施、病虫统防统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出专业化的服务,减少个人施肥打药跑冒滴漏,以此将化肥农药减量化作为当地水稻种植常态化工作,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内容。

2.3水肥调控

首先,在进行水稻种植时应利用水肥调控技术减少对土壤的伤害。该技术主要特点是,可以在酸性土壤在淹水条件下,使镉活性降低,从而减少水稻对镉的吸收。硅、硒等微量元素能降低水稻对于重金属的吸收和转移。因此,合理的调控水肥能有效降低稻谷对镉的吸收。例如,可在水稻的盛蘖期 ( 水稻封行前一周开始至封行后一周 ) 和水稻抽穗灌浆期 ( 水稻开始抽穗至全部勾头成熟 ) 淹水,淹水方法可采取在农田排水口垫土,将其高度固定在比田面高3-5cm水平上;在水稻分蘖期施用铁肥、硒肥、锌肥或硅肥,可有效降低水稻对镉的吸收。以此合理保障水稻健康生长,降低因农业污染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2.4控制地膜使用加强农业管理

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需达到无污染环境的标准,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人为技术、栽培技术等最大限度限制不健康的外源物质进入农业产品生产环节中。应当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发展,通过宣传让当地人们认识到农业污染的严重性,并从农民自身做起减少农业污染问题。在农民充分认识到农业面源污染对于水稻种植以及自身的危害后,可减少化肥、农膜等使用程度,推广使用绿色生态、有机、可降解材料,不能随意掩埋、焚烧、弃置农膜。

结语:在水稻种植中,由于生产管理不科学,盲目使用化肥以及农药,不仅加剧生产成本,还会引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为降低污染,提高水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积极推广环保型土肥管理技术,改善灌溉方式,构建良好的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纪薇薇,佟倩,沈洋,刘圆,王紫,魏晓敏,刘冰.水稻种植中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几点建议[J].北方水稻,2021,51(01):59-61.

[2]杨滨键,尚杰,于法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难点、问题及对策[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2019,27(02):23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