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伴随经济进步,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水稻的需求也在提高。如今,对水稻品质提出新要求,而增产也是推动农业经济建设的关键渠道。所以,提升种植技术水平,达到增产,让水稻质量得以提高,对农业经济进步具有关键意义。种植过程中还应该落实好病虫害防治,以前的防治工作较为粗放,不合理施用农药会极大影响土壤环境,有碍于种植业长远发展。所以,融入绿色环保理念,科学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对种植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是当下要加以研究的技术之一。
1.绿色防控技术及其推广意义
①概念。绿色防控技术属于绿色环保综合防治技术,其服务对象为农产品及生态环境。想要全面适应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要求,在开展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时,运用了大量病虫害防治技术方式,对传统粗放式防治模式实施了优化,基于传统的化学防治技术之上,还运用了物理、生物和农业防治等技术措施。结合农业生产地区具体状况以及病虫害出现规律,科学使用相应的防治技术措施,从而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减少防治工作对附近环境产生的影响[1]。把绿色防控技术运用到水稻种植中,可以起到显著的病虫害防治效果,有助于增加水稻产品,保证水稻质量,同时还能保护种植环境,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②绿色防控技术运用意义。实际进行农业生产活动时,病虫害是关键的影响因素,会对农作物产量造成较大的影响,无论哪种类型的作物,均会出现虫害,若比较严重,将不利于作物生长,可能会导致枯萎,降低产量,甚至会绝收,如此不但对种植户收入产生影响,还不利于农产品市场稳定。想要有效实现农产品市场需要,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农产品,应全面落实病虫害防治工作。实际进行水稻种植时,原有的防治方法基本为化学防治手段,有关农药使用不够规范,这会对土壤环境产生破坏,极易出现农药残留,这将不利于消费者健康,还会影响生态环境发展。借助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在确保病虫害科学防治的同时保护环境,有助于增强水稻质量,增加种植户经济收入,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中的运用要点
①物理防治技术的运用要点。从绿色防控来分析,物理防治属于一种常用的技术,病虫害防治期间应用物理防治,能够切实降低农药使用量,并且实现控制虫害发生规模。现如今,经常使用的防治方式包含防虫网、粘虫板等,对特定害虫均有着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还有着易于操作、成本较低等优势。比如,对于螟虫及稻飞虱的防治,根据它们的趋光性,设置灭虫灯,利用光源来吸引成虫,切实控制害虫规模,由此实现防治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当应用灭虫灯时,应考虑到容易诱杀益虫。稻田中悬挂防虫网,也可以实现隔绝育秧,由此防治害虫把卵产于秧苗上,除了能够切实降低害虫数量,也可以防止传播,由此降低农药施用量。
②农业防治的运用要点。种植期间采取低茬收割以及耕沤灭蛹手段,能够切实降低螟虫越冬虫数量。对于低茬收割来讲,指借助低茬收割机器来收割,确保留茬高度处于5-10厘米,能够切实减少越冬虫数量;对于耕沤灭蛹来讲,指结束收割之后对稻田开展旋耕,抑制害虫越冬环境[2]。浸泡田地,可以让很多虫蛹窒息,继而杀死,能够限制第二年的发生规模。施肥阶段科学调整肥料比例,有助于增强抗虫害能力,提升抗逆性。过于使用氮肥会提高害虫出现率,降低氮肥及磷肥使用量,提高钾肥使用量,利于提高水稻活力,提高抗病害能力。
③生物防治的运用要点。对于生物防治来讲,是在稻田中养殖鸭子、害虫天敌等,进而来实现防治效果,并且有的生物药剂也存在良好的防虫病效果。选择混合种养方式,除了能够切实控制害虫数量,更易于进行防治,也可以充分使用土地,让种植户效益得到提高。投放害虫天敌时,能在稻田中构成生态系统,利用生物间彼此克制的方法,控制害虫,降低其对水稻的影响。具体生产中,就稻鸭种养模式而言,它属于相对常用的模式,鸭子把害虫当作食物,基于在稻田中饲养适量鸭子,并且它的活动行为也可以实现松弛土壤、控制杂草,其粪便也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一举多得。根据有关统计,采取此种模式的水稻产区,每667平米能降低七成之上的二化螟、百分百的虫蛹。布设诱捕点,通过性诱导剂来诱捕,能够破坏交配,由此实现抑制繁殖数量。根据相关研究,每667平米种植地布设一个二化螟诱捕器,能够诱杀大部分二化螟,由此控制其虫群规模。使用生物农药,也可以实现防治虫害。生物农药有着多种杀虫剂,比如真菌及细菌杀虫剂,结合虫害出现规律,科学选取相应的农药,助于保持稻田生态系统平衡,并且也可以防止种植环境被污染。如今,在具体生产活动中常用的生物农药包括多杀菌素、白僵菌等。
④化学防治的运用要点。从虫害防治来看,化学防治是比较普遍的技术方式,然而其防治工作却不够规范,大部分水稻种植人员在应用农药过程中都未结合科学原则,导致农药使用数量不科学,存在农药残留的问题,这会对土壤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由于盲目应用农药,造成农药施用不具备针对性,使得病虫害耐药性提升,这还会提高病虫害治理难度,基于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可以提升化学防治科学性,借助高效及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在运用过程中,对农药使用剂量进行科学控制,提升施用针对性,从而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另外,借助交替轮换方式,对农药耐药性进行检测及管理,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可以确保农药运用规范性,避免化学防治的不良影响。
3.绿色防控在水稻种植中的运用效益
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人们应对食品问题加以重视,我国逐渐推行绿色种植,发布了很多有关方面的政策,促进了绿色种植及生产,为其奠定了制度基础。把绿色防控技术运用在水稻种植中,可以全面降低病虫害的影响,同时避免化学农药残留,有助于增加水稻产品及种植户经济效益,这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文章对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成效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具体分析如下所示。①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在水稻种植养护过程中,运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病虫害数量,防止对水稻生长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增加水稻产量,保证水稻品质及种植户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与传统病虫害防止技术进行对比,绿色防控技术的经济性比较好,可以节省人力和防治费用,且操作十分便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利润空间,具有较大的效益。
②可以增加生态效益。在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时,原有的防治方法基本为农药防治方法,该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然而因为农药挥发及扩散,极易对附近的植物和水源等产生破坏,甚至产生环境污染,不利于水稻种植以及农业持续发展。借助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确保种植区域生态平衡,采用投放害虫天敌的方式,符合自然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生物之间有效制约,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进一步增加生态效益[3]。③增加社会效益。在进行水稻种植过程中引入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种植成本,确保水稻质量安全,为人们提供安全的产品,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而增加生活幸福指数。与此同时,基于绿色防控技术普及运用,可以使种植户打破传统技术的壁垒。强化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将促进水稻种植业进一步发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结论:综述,水稻栽培中运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够实现良好的防治效果,而该项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防止虫害防治给生产环境造成污染,利于提高作物食用安全性。所以,应该加强绿色防控运用研究,保证该技术得到有效运用,落实好推广,这对种植业的进步具有较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葛立群,潘荣光,符莉.水稻种植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研究[J].农业经济,2022,(01):28-30.
[2]黄炎忠,罗小锋,唐林,杜三峡.绿色防控技术的节本增收效应——基于长江流域水稻种植户的调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10):174-184.
[3]刘铮,利爽,张志荣.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种植上的应用研究[J].种子科技,202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