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所谓生物的多样性,其实指得是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一个生态复合体,但不仅限于一个简单或单一的生态复合体,还包括与此相关的各种各样的生态或生命过程的总和。比如,生态系统,种群与群落,物种种类综合以及基因样式等相关生物生态的一切总成。作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生物的多样性还为当前的社会经济体系发展提供者不可或缺的条件,他是当前的社会经济向前不断推进的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部分之一,是当前人类生产生存以及赖以生存的极为重要的条件之一。中国似乎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相对全国来讲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土面积之大,经度纬度跨度之大,使得中国能够让更多的不同生存条件的生物在中国的大地上蓬勃的生长着。但是,随着人们的活动面积逐渐加大,森林面积在之前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缩小,使得生物的多样性变得不再百花齐放,越来越多的生物面临着灭绝的灾难,这导致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了极其严重的威胁。
在这种情况下,生物多样性不仅大大减少,而且损失也越来越快。目前,我国15%-20%的野生高等植物濒临灭绝,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濒临灭绝。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气温的升高、降水格局的变化以及其他气候极端事件的发生,都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分析
1.1气候变化对我国动物产生的影响
随着当前的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的生态种类以及相关生物的活动轨迹,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我国一部分的生物地理分布位置、生物生态行为以及一部分生物的迁移轨迹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影响。根据近些年的相关调查结果可以知道,自从上个世纪中期开始青海湖有豆雁、白头鹞等多种鸟类从湖区消失,生态安全变得尤为重要;对于鸟类来说,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使得它们或频繁迁移或流离失所,促使我国鸟类的分布范围变得飘忽不定,范围也逐渐变得模糊。如绿孔雀原本是分布在湖北、四川、湖南、广东、云南以及广西等地,但是因为受到全球性气候变化的严重影响,以及人类活动范围的快速扩大,使得绿孔雀的栖息地进行了大面积的更改,现如今,绿孔雀只分布在云南地区,具体仅出现在云南的中部、西部以及南部地区,已经很难再在湖南湖北等地找寻到绿孔雀的身影。
1.2气候变化对植物产生的一系列影响
在当前全球气候的变化影响下,不仅对动物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对植物来说,也造成了严重的生存威胁,植物的物候、植被以及群落结构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比如贺兰山东西两侧腾格里与毛乌素两大沙漠南缘带植被覆盖现如今已经随着降水与气温的变化产生变化。另外,黑龙江省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导致分布在大兴安岭的落叶松以及小兴安岭、东部山地地区的云杉、冷杉、红山等树种的分布范围不仅发生了位移现象,而且其起身的可分布范围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由于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
1.3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产生的影响
时至今日,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受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和脆弱。比如,青藏高原源区的草原和湿地逐渐衰落,草甸逐渐变成沙漠,高寒沼泽草甸草原变成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草原。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青海省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阻碍。牧草产量逐年下降,导致优良牧草减少,草地退化严重。
二、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的对应措施
2.1制定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措施
在制定和实施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过程中,要加强退化生态系统建设,进行有效的恢复重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利用一些适应性强的先锋树种进行人工启动演替,不断优化群落结构,逐步恢复植被状态,从根本上减少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威胁。此外,要加强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重点区域的保护,分析未来我国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脆弱性的关系,确保生物多样性优先领域适应气候变化可以发挥作用。在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对这些地区的影响非常严重,与脆弱的生态背景、青藏高原和西南山区的高海拔地区相重叠。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管理和生物多样性控制,加强国与国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共同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生物多样性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2.2加强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监测
为确保我国生物多样性能够适应当前气候变化的特点,必须加强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基础研究,包括气候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切实可行的气候变化技术体系,安排专业人员对原位保护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对气候变化中的脆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和栖息地恢复保护。在现有网络不断发展的影响下,结合网络技术,建立生物多样性影响监测技术和监测网络,有效监测上述技术内容,准确评估气候变化对重要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影响,遗传资源和相关知识。这样,既可以根据监测体系和评价内容总结存在的问题,又可以根据问题产生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监测管理体系,从根本上提高生物多样性适应当前气候变化的能力。2.3加强物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力度
气候变化对物种局地影响脆弱性也在不断增加当中,开展物种就地保护,能够从根本上增强物种在原分布区的适应能力。加强对珍惜濒危物种的繁育以及保护力度,扩大珍惜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从根本上提高其自身对自然、气候的适应能力。针对气候变化的实际特点,逐渐让物种能够适应新的栖息地,开展物种的迁地保护,能够有效缓解当前存在于生物多样性当中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影响。
三、结语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生物多样性不仅影响生态系统的整体解救,而且对人们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不仅对动物、植物、生态结构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会加剧珍惜濒危动植物的灭绝,所以要从各个角度出发,尽可能降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万师强,马克平.陆地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J].科学发展.2010(04)
[2]杜寅,周放,舒晓莲等.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鸟类区系的影响[J].动物分类学报.2011(03)
[3]祁如英.青海省动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J].青海气象.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