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源管理系统—维护并开发气候资源的基础
本次研究之中提出的资源就是自然资源,是我们开展资源开发活动的物质来源。自然资源包含了土地、水、以及矿产气候等多种资源,这些资源共同组成了我们所熟悉的自然界。而所谓的自然资源系统,也就是指在差异化的条件之下,多种资源以对应的形式联系在一起,产生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体系,这个体系有着一定的统一性和完善性。在对资源系统内部要素联系性的研究之中,我们可以得到资源开发的相关启示,能够为多种资源战略的制定和多种工作开展指明方向,为资源系统以及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提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1]。
资源系统与技术系统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资源系统作为人类技术开发的重要基础,其有着较为特殊的地域性,能够对人们的生存发展造成直接的影响,而在大自然之中多种资源也需要人类通过技术开发和利用才能转化成为可使用资源。而从资源系统本身的角度来看,人类在资源开发过程之中往往会选择特定的物质基础和环境,这也就导致人类一般会在特定的环境下开展劳动活动。举例而言,我们一般会在煤炭资源储量较为丰富的地区进行能源开发基地的建设,而资源稀少的地区其资源利用活动也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即使开发对象为可再生资源,在一些特定的地区也可能出现开发上的制约。可以说资源系统对人类的资源开发活动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然而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虽然资源系统分布的地域性特征会对人们的资源利用过程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在科技的发展,技术的不断进步之下,人们对资源系统的地域性依赖也正在不断降低,很多资源匮乏的地区也能够凭借先进的技术来开发资源,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资源系统不够优越的条件之下,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来解决对应的问题,摆脱地域性的约束,这也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而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之下,自然开发和利用应该从探索资源系统的整体功能角度出发,分析资源系统开发的有效性,确保资源系统的组织结构能够达到既定的要求,才能确保其功能性得到充分发挥。以全球变暖这种气候变化情况为例,要求我们能够对气候变化之前系统要素进行分析,明确系统功能改变的原因,模式和产生的影响,找到将气候变化转化成为优势的有效方法和对策,并通过资源系统优势的充分运用来提升资源系统的运用的效率,进而使气候变化对资源系统造成的影响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资源开发利用合理性的不断提升。
图1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二、技术支持系统—开发与利用的强力支撑
技术系统是人们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关键所在,而技术系统本质在于通过对多种技术的整合,按照预期的目的对技术进行组合,最终整合出的技术体系。技术系统的组成包含了主体与客体要素以及技术的工艺,需要这三者能够有机融合,结合主体的技术经验、知识体系、思维能力和技巧开展技术管理活动,并从设备性能,工具使用方法等多种技术要素角度出发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加以深入的探究,从而使人们的资源开发需求得到全面满足[2]。
在气候变化之下,决定了资源开发活动得到全面创新,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需要有着较为全面的技术作为依托。在资源开发过程之中,技术系统会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资源的开发造成影响。首先技术系统会通过延长资源使用寿命的方式,使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得到全面提升。同等数量的自然资源会因为技术体系的不同产生利用效率上的差异,而通过技术创新能够使多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确保资源经济的可采储量达到要求,使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年限得到延长,为资源系统的转化赢得对应的时间,同时也能够减少不可再生资源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技术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也将对资源系统内容加以丰富,在技术进步的情况之下,资源的使用年限将得到延长,然而不可再生资源本身的储量较为有限,只会出现越来越少的情况,而通过技术的开发能够使清洁的新型能源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替换,进而使多种资源问题加以合理解决。可以说,无论是传统资源开发还是新型资源开发都需要技术系统作为支持。
而在气候变化的前提之下,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气候变化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更加创新的技术发展理念,要求对应的开发人员能够不断革新自身生态价值观念,而在技术创新的探索过程之中,能源与材料作为客观也将对技术创新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制约,需要通过技术研发人员能够以个人认知角度出发,协调自身与事物发展之间的矛盾,构建出符合气候变化要求的全新技术形态,构建出新型的技术实现方式,确保我国各个行业与领域能够对新技术的应用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各个产业部门的技术革新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程,要求我们能够从气候变化已经造成的影响和未来变化趋势出发,进行技术强化工作,并加快新能源技术的研发,确保现代化的能源技术能够得到高效利用,满足能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三、制度管理系统—质量与形式的制度保证
制度系统不仅仅是对规则的整合,也是多种要素协调构成的有机整体。制度系统本身也是由目标价值、规则和保障体系三个部分组成的。而我国的制度系统建设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以节约能源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对能源结构加以优化,具体目标在于缓解温室气体排放,强化能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为全球气候环境的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而在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上,我国也以标准化管理为核心,以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基础,对原有的制度体系进行了优化,使我国能源开发能够满足气候变化的要求。
图2 制度管理系统核心内容
制度系统需要结合气候环境的变化程度进行调整,通过对资源和技术开发之中多种利益主体的行为规范,对其合理的利益需求加以满足,对社会的利益关系进行调节,并从制度构建的角度出发,对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方式加以有效的指导。必须构建出与低碳经济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符的发展机制,并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发展的要求,做好低碳化发展的立法,对经济建设制度加以完善,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完善对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开发活动加以引导,结合气候变化的实际情况,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构建出更加优化的政策行方案,使多种政策工具符合多元化和生态化发展的特点,提升多种制度的约束性和有效性,最终形成能够满足气候变化要求的资源开发利用体系,为人类探索解决气候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讨论:综上所述,在气候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人类的资源开发思路也应该得到全面的变革。而本文则从资源系统、技术系统和制度系统三个方面出发,从气候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资源开发的需求。在这之中,资源系统为资源开发的物质基础,而技术系统则是相关工作开展的支撑,制度系统则是相关工作能够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相应的开发部门应该明确三者的关系,从气候变化的要求角度出发找到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有效对策,推动我国资源开发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玉珂,崔丽丽.系统观:应对气候变化的资源开发利用新思路[J].经济地理,2014,34(11):146-150.
[2]彭本利,蒋慧.广西应对气候变化立法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4(1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