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水质监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的探究

闫海龙 王蒙 王秋生 白璇 车胜华

北京市官厅水库管理处,北京,075441

摘要: 水质监测是掌握一个地区水环境现状并对其进行评价的基础,加强区域内水质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对水质监测的重视不够、管理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限制了水质监测的效果和相关工作的推进。本文重点分析了水质监测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我国水质监测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合理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质监测;水环境;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DOI:10.12721/ccn.2024.1570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水质监测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是指对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及发展趋势进行观察和分析,用于了解水质状况和水污染情况[1]。水质监测涉及到监测点位布设、水样采集、水样运输和保存、实验室分析、监测数据处理等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对水质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造成影响,不能准确反应水质情况,影响水质监测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水质监测的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水质监测中常见问题

(一)采样点工作环境差,设备配置不足

当前,很多水质监测采样点工作环境较为恶劣,尤其是湖泊或水库中心采样,容易受天气影响,导致水中的采集器深度的统一性无法保证,从而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此外,水质监测对水样采集和保存有严格的规定,但是一些水质检测机构存在水样采集、冷藏设备不足的问题。例如,对样品进行不超过24小时的冷藏保存,才能够准确测定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溶解氧、阴阳离子等,若水质采集机构缺乏冷藏设备则会超过水质测定有效期,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而部分水质监测机构水样采集设备过于简陋,无法采集到深层水样,也会影响水质监测的有效性。

(二)水质监测管理体系不健全

当前,我国水质监测工作的实施主要采用逐层下发的模式,并对任务进行分解,再从国家到省、市、监测站逐层下发监测任务[2]。由于该管理模式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不能对每一个监测环节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导致水质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得不到保证,影响整体监测效果。水质监测管理体系不健全,影响了水质监测管理工作的开展,不能全面、细致、深入的进行,水质监测工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出现问题。

(三)监测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在水质监测工作实施过程中,部分地区缺乏专业的监测技术人员,由未通过考核持证上岗的人员进行,导致水质监测工作落后,影响监测工作的有效推进。此外,部分地区水质监测任务繁重,导致操作人员在检验过程中操作不标准或不规范,遇到复杂问题没有对监测数据的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导致监测数据存在偶然性[3]。还存在监测人员职业素养不足,不能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执行水质监测任务,例如,未熟练掌握水样采集、仪器操作、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等具体方法,未按照最新国家标准进行实验室分析等,从而影响了监测数据的质量[4]

二、解决水质常规监测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对水质监测的重视力度

主管部门对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导致大众缺乏对水质监测的意识,阻碍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从而对水质监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先认识到水质监测的重要性,提高领导层对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的意识,保证水质监测的准确性、有效性、科学性和系统性。此外,水质监测具有专业性高的特点,需要从国家层面重视水质监测工作的规划和组织工作,在水质监测方面增加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和仪器设备,建设专业的水质监测队伍,并充分发挥政府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优化和完善水质监测质量。

(二)构建全面水质监测管理体系

首先,相关部门建立系统化的水质监测管理体系,并不断进行完善和优化,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提高水质监测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相关部门需要深入一线,对当地水质、地质环境等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当地的水质情况,可以保证水质监测的项目、频率、指标、技术等关键关键因素更加科学有效[5]。其次,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对水质监测工作进行严格监管,可以使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为地区水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加强基层监测队伍的建设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质监测队伍,建立健全人员选拔、评估和考核机制,定期监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评估,提高人员对素质提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定期对水质监测人员开展技能培训,使其了解新的技术和方法等前沿知识的,提升监测水平和专业素养,认识到数据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提高监测人员分析和研究能力[6]

3、加强对水质监测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监测人员的综合素养,有利于促进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在水质监测工作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和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给水质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河流截断面、饮用水水源地等水质监测。因此,有效开展水质监测工作,提高水质监测质量,需要不断强化人们对水质监测的认识、完善水质监测管理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水质监测队伍,从而促进水质监测的技术水平,提高水质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我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玲玲.水质监测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造纸装备及材料, 2022, 51(11):162-164.

[2]王耘.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 3(7):69-71.

[3]赵健.水质监测中常见技术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2(001):035-035.

[4]陶莉.水质监测中影响水质采样质量的因素及控制对策[J].清洗世界, 2022, 38(10):109-111.

[5]江卫华,沈文.水质环境监测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J].区域治理, 2022(010):141-144.

[6]王馨悦.我国水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云南化工, 2022(005):049-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