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露天矿开采地质条件及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孔雷 王文乾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五地质大队,271000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露天矿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接着分析了露天矿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基本原则,最后对露天矿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核心思路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露天矿开采;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影响
DOI:10.12721/ccn.2022.1570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随着采矿技术的不断优化,露天矿开采已具备显著的优势,鉴于其开采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进而开采效率较高,露天矿开采的项目也在不断增加。但露天矿开采工作易受外界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以及恢复极为必要。

1露天矿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

1.1有助于改善矿区人们的生活质量

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堆积的石块、土、矿渣等可能会造成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事故,采空区域地面有塌陷风险;矿产开采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毒气体会污染矿山区域空气;随着矿采资源开采,可能会加剧矿区水土流失;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液体、污水等可能污染矿区地表水以及地下水。这些因素会威胁矿区人们的人身安全,影响矿区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可以有效消除这些危险因素,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进而提高矿区人们的生活质量。

1.2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露天矿山开采会破坏矿区地质结构,导致矿山区域土地废弃无法重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经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回填矿坑,恢复矿山区域原本地质结构,回填后的矿区无论是作为耕地还是林地,都可以对矿区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1.3预防自然灾害

露天矿山经过开采后,山坡土体会遭到破坏,导致土体稳定性变差,易发生塌陷、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事故,经过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修剪护坡或挡土墙,可以有效增强土体稳定性,起到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

1.4恢复矿山自然环境

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必然会对地表植物造成破坏,导致矿山整体绿化率降低,植被覆盖面积明显减少,甚至出现水土流失,从而导致生态失衡。经过对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可以有效恢复矿山植被,提高绿化率,显著改善矿山自然环境。

2露天矿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基本原则

2.1保护与建设并举的原则

在治理恢复露天矿山地质环境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与建设并举基本原则:(1)要对矿区原有绿化植被、自然景观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避免造成二次破坏;(2)要通过各种修复手段恢复矿区地质结构,修复自然环境,比如,修建护坡、营造林区、修路铺桥等。

2.2投入与产出相平衡原则

对露天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恢复,虽然根本目的在于恢复矿区地质环境,对于造成破坏部分进行修复,以免造成更为严重后果,但是从长远发展角度而言,要考虑矿区地质环境治理修复投入与产出比,不能仅仅局限于治理修复,同时还要使治理修复后的矿区能够创造一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2.3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原则

在治理恢复露天矿山地质环境过程中,既要积极借鉴类似矿区治理恢复优秀经验,吸取相关教训,从而有效避免治理恢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还要注意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创新治理与恢复手段,不拘泥于已有经验,走出一条新的治理与恢复的道路。

3露天矿开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核心思路

3.1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恢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否则治理工程难以为继,如果仅依靠政府出资进行治理,无疑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压力,进而延缓露天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进程。基于此,必须要多方并举,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在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恢复工程中引入社会资本,同时要利用好政府资源,共同参与到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及恢复工作中。政府部门要从长远角度出发,对矿区治理及恢复后的发展进行规划,比如开辟耕地资源、建设人工林、进行旅游开发等,同时,还要制定相应优惠扶持政策,以激发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缓解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加快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进程。

3.2强化对矿区开采以及治理的监督

露天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势必会对原本地质结构、自然环境、植被生物等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和破坏,但在开采过程中,只要做好规划,就可以降低矿产开采对矿区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各项标准,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污水、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排放等,一旦发现有违规行为,要及时叫停,并限期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才能重新开始开采。在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方面,首先要落实治理责任,明确谁开采、谁治理的基本原则,要求矿山开采企业在开采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后续治理规划,并递交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对于那些拒不承担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的企业要予以关停。

3.3鼓励矿山企业间的兼并

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造成破坏最为严重的主要是一些小型开采企业,其在技术及设备方面相对比较落后,资金薄弱,同时缺乏保护矿区以及治理矿区地质环境观念及经验。而大型矿山企业不仅在技术、设备以及资金均具有明显优势,同时管理理念先进,具有矿区地质环境治理相关经验,具备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基本条件。基于此,相关部门应支持大型企业兼并小型企业,既可以通过集约化生产模式降低对矿山地质环境破坏,也便于相关部门进行监管,落实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责任,避免相互推诿扯皮,影响矿区地质环境治理进程。

3.4严控露天矿山开采环节

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地质环境管理需求,需要进一步控制矿产企业开采,实行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减少开采过程中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相关部门要对露天矿山开采环节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开采企业不仅要审核企业相关资质,还必须要求企业出具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包括开采过程中治理方案及开采完成后治理方案。同时,要支持鼓励矿山开采企业进行技术与设备创新,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矿产开采效率,也能减少对矿区地质环境造成的影响,降低后续治理难度。

3.5注重绿色开采和卫生安全工作

露天矿开采要重视环境保护,不断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引进先进技术,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科学合理地循环利用矿区土石方等自然资源,做好生产区域的环境保护,避免周边环境的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等。对于长期接触粉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经确认不适合原工种的,应当及时调岗。日常生活用水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定期进行水质检查,在不符合噪声标准的作业场所,作业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在采场附近设置卫生站或医务室,配备电话、急救药品和担架。根据气候特点,矿山应采取防暑降温或防冻降温措施,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结束语:

矿产资源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是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随着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开采矿产资源的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支持了社会经济建设,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然而,大规模矿产资源开采对地质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破坏,部分地区因矿产开采甚至威胁到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出于可持续发展考虑,迫切需要对露天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与恢复。

参考文献:

[1]浅谈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J].魏金花.世界有色金属.2018(09)

[2]浅谈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J].郭传杰,蒋秋涵.世界有色金属.2018(17)

[3]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意义、原则及核心思路分析[J].于增宝.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0)